幼幼汇集(上)\ 胎热证第一

《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中医杂集书籍在线阅读

巢氏曰∶小儿在胎,母食热毒之物,或热药,令儿生下体热面赤,眼闭口热,痰盛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多因胎中受热,或因误服温剂,致令热蓄于内,蒸胎气,固有此证。

若久而不治,则鹅口重舌,紫瘤,搐,皆由此而生也。

治法

小儿初生有胎热证者,宜先以煎与母服,使通于乳,令儿饮之,通心气解烦热,不可求速效。乳母服药,渐次解热,百无一失。若以凉药攻之,必致呕吐也,变生大患。乳母仍忌辛辣酒面浓味,庶易得安。

药方

治小儿胎热,诸热肠腑闭涩,疮毒丹斑,母子同服。

木通 豆(各五钱) 大黄 赤茯苓 甘草(各三钱) 瞿麦 山栀子 车前 黄芩(各一钱)

上水盏半,灯心十茎,薄荷五叶同煎。

酿乳法乳母服之。

猪苓 泽泻茯苓茵陈甘草 生地黄 山栀(等分)

上咀每服六钱,水煎,食后乳母捏去宿乳,却服此药。

治小儿胎热。

甘草(一钱) 黑豆(二钱) 淡竹叶(十片)

上咀水一钟,灯心七茎煎,不拘时服。

治小儿胎受热毒,生下两目不开。

灯心 秦皮 木贼

上水一钟,枣子一枚煎,澄清去渣,无时洗,两目自开,后膏。

治胎热。

栀子 绿豆粉(各两半) 粉草(六钱)

上为末,用生地黄捣杵两半,和好蜜一两半,以薄瓦器盛,在铜铫内煮如稀糊,候冷后分入前药末,同在乳钵内再研匀,和丸芡实大,每以半丸化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