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诸病药方六十道
甘遂[三两] 芫花[三两] 大戟[三两] 大黄[三两] 三棱[三两] 巴豆[二两和皮] 干漆[二两炒] 蓬术[二两] [五两] 桑皮[二两] 硼砂[三两] 泽泻[八两] 山栀仁[二两] 槟榔[一两] 木通[一两] [一两] 呵子[一两] 黑牵牛[五两] 五灵脂[五两] 皂角[七定去皮弦]
右件二十味,?v碎,洗净,入米醋二斗,浸三日,入银器或石器内,慢火熬,令醋尽,焙干焦,再炒为黄色,存性入后药
木香[一两] 丁香[一两] 肉桂[一两去皮] 肉豆[一两]白术[一两] 黄芪[一两] 没药[一两] [一两炮去皮脐] 茯苓[一两] 赤芍药[一两] 川芎[二两] 牡丹皮[二两] 白牵牛[二两] 干姜[二两] 陈皮[二两] 芸台[二两炒] 地黄[三两] 鳖田[三两醋炙] 青皮[三两]南星[二两浆水煮软切焙]
右二十味,通前共四十味,同杵罗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豆大,用度谨具如左,合时须在一净室中,先严洁斋心,涤虑焚香,精诚恳诸方圣者,以助药力,尤效速也。
结胸伤寒用油浆水下七圆,当逐下恶物,如人行二十里未动[再服]。
多年积结,??食?Y块,临卧水下三圆至五圆,每夜服之,病即止。
如记得因伤物作积,即随所伤物下七圆[小儿、妊妇、老人勿服]。
水气通身肿黄者,下五丸,日二服,水消为度。如要消酒进食,下一丸。
食后腹中一切痛,醋汤下七丸。
膈气噎病,下[夜一服]。
因伤盛劳,下七丸[日三服渐安减服]。
小肠痃癖气,下三丸。
大小便不通,蜜汤下五丸[未通加至七丸]。
九种心痛,下五丸[立止]。
尸注走痛,下三丸。
卒死气未绝,小便化七丸,灌之立活。
产后血不行,下三丸。
血晕、血迷、血蛊、血痢、血胀、血刺、血块、血积、血?Y、血瘕、并用当归酒下二丸,逐日服。
胎衣不下,烧称锤通红,以酒淬之,带热下二丸,惟孕妇患不可服,产急难,方可服之。
脾泻血痢,下一丸。
赤白痢,下一丸。
赤痢,下一丸。
白痢,下一丸。
胃冷吐逆,并反胃吐食,下二丸。
卒心腹痛,不可忍者,热醋下三丸。
如常服一丸,临卧茶清下。
五烂疾,牛乳下一丸[每日二服]。
如发疟时,童子小便酒下十丸,化开灌之,吐利即愈,其效如神,疗万病。
韭子[一斤,酒浸三宿,滤出焙干,杵为末]
右用酒糊为圆,如桐子大,朱砂为衣,空心酒下二十圆。
大黄[二两为末,以拌匀,湿即焙干]
右为末,每服二钱,地黄汁调下,以利为度,甘草汤亦得。
蛤粉[四两] 朱砂[一两]
右为末,新汲水调下五钱,未已,再服,止即已。
令病者仰面卧,取温水不住手,浇淋脐中,次以童子小便合生地黄汁淮之自活。禁与冷水,只与温熟水饮之。
治一切热毒喉闭。
朴硝[一斤] 牙硝[半斤] 鹏砂[四两] 矾石[二两]
右为末,火?F成汁,筑一地坑子令实,倾入盆,覆一夕,取杵为末,入龙脑二两,研匀,新汲水半盏,合生蜜调一钱,小儿量与服。
枳壳[一钱面炒] 地黄[二钱烧醋淬十四次]
右为末,醋汤调下一钱匕,连三服,效。
干漆[二两烧] 生地黄汁[五升]
右熬成膏,酒化枣大许,空心服。
解方药毒。
甘草[一十二两]
右件?v碎,水二斗,煎至一斗取清,温冷得所服,仍尽量服。
先令人抱起解绳,不得用刀断。扶于通风处,高首卧,取啖葱根末,吹入两鼻中,更令亲人吹气入口,候喷出涎,即以矾石末取丁香煎汤,调一钱匕灌之。
大黄[一两] 牵牛[二两炒]
右件为细末,每服二钱,蜜水调下立愈。治上热痰喘极效,若虚人肺虚冷者,不可用。
治一切气漏疮。
射香[一分] 乳香[一分] 巴豆[十四粒去皮]
右为末,入枣肉和成剂,圆作铤子,看疮远近任药,以贴之,以效为度。
巴豆[七个去心膜] 青州枣[七个去核安巴豆在枣内以面裹煨通赤]
右件为末,以硼砂、醋作面糊为圆,如?豆大,每服五圆至十圆,米饮下,以利为度。
又取黄丁方
[陆本元控一行]
黄檗[二两] 郁金[半两]
右件为细末,以鸡子清调,难羽扫上。
《中藏经》相关章节:
- ……
-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 卷下
- 疗诸病药方六十道(当前内容)
- 附录一·序
- 附录二·跋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