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伤
劳者,五脏积劳也;伤者,七情受伤也。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限之气血,消磨殆尽矣。思虑太过则心劳,言语太多则肺劳,怒郁日久则肝劳,饥饱行役则脾劳,酒色无度则肾劳。方其初起,气血尚盛,虽日日劳之,而殊不自知;迨至愈劳愈虚,胃中水谷之气,一日所生之精血,不足以供一日之用,于是营血渐耗,真气日亏,头眩耳鸣,心烦神倦,口燥咽干,食少气短,腰脚作痛,种种俱见,甚者咳嗽咽痛,吐血衄血,而疾不可为矣。秦越人谓虚劳则必有所损,精确不磨。其曰虚而感寒,则损其阳。阳虚则阴盛,损则自上而下,一损损于肺,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心,血脉不能营养脏腑;三损损于胃,饮食不为肌肉虚而感热,则损其阴。阴虚则阳盛,损则自下而上,一损损于肾,骨痿不能起于床;二损损于肝,筋缓不能自收持;三损损于脾,饮食不能消化。自上而下者,过于胃则不可治;自下而上者,过于脾则不可治。盖深知人身之气血,全赖水谷之气以生之,其急急于脾胃之旨可见。即因劳致虚,因虚致损之故,亦昭然若发蒙矣。至其论治法,谓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语语精当,度尽金针,后人恪遵成法,可以不惑于歧途矣。七伤者,《金匮》谓食伤、忧伤、饮食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是言此七者,皆是内伤,所以成虚劳之故。后人妄谓阴寒、阴痿、里急、精速、精少等为七伤,则专主肾脏而言,岂有五脏之劳,专归一脏之理。盖七伤者,七情偏胜之伤也。夫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人共有之境。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是即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也,此天下之至和,尚何伤之有。惟未事而先意将迎,既去而尚多留恋,则无时不在喜怒忧思之境中,而此心无复有坦荡之日,虽欲不伤,庸可得乎!然七情之伤,虽分五脏,而必归本于心。喜则伤心,此为本脏之病,过喜则阳气太浮,而百脉开解,故心脏受伤也。至于怒伤肝,肝初不知怒也,心知其当怒,而怒之太过,肝伤则心亦伤也。忧伤肺,肺初不知忧也,心知其可忧,而忧之太过,肺伤则心亦伤也。思伤脾,脾初不知思也,心与为思维,而思之太过,脾伤则心亦伤也。推之悲也、恐也、惊也,统之于心,何独不然。故治七伤者,虽为肝脾肺肾之病,必兼心脏施治,始为得之。
肾劳者,真阴久亏,或房室太过,水竭于下,火炎于上,身热腰疼,咽干口燥,甚则咳嗽吐血,主之。
来苏汤(自制)
天冬(二钱) 麦冬(二钱)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南沙参(三钱)北沙参(三钱) 白芍(一钱) 赤芍(一钱) 沙苑(三钱) 贝母(二钱)磁石(四钱) 杜仲(三钱) 茜草根(二钱) 牛膝(二钱) 杏仁(三钱) 莲子(十粒去心)
先生此方根据《难经》损其肾者益其精。精,水也,而畏火,火动则精不安其宅,而肾劳起矣。所以欲补其精,必须先制其火;所谓制其火,非知、柏苦寒泻火之谓,乃壮水以配火也,二地、二冬、南沙参、北沙参,所以壮水;二芍所以清心肝;杜仲、沙苑、磁石所以补肾固精而纳气;贝母、杏仁所以宣心肺;茜草、牛膝所以使上行之血下降;而莲子则所以安静上下君相火邪,而交心肾也。水旺火平,水火既济,而未去之精可安,已去之精可再生也。五劳补方,不用一味助火药,以劳字上半有二火字在焉。祖怡注。
五脏六腑,化生气血;气血旺盛,营养脏腑。虚劳内伤,不出气血两途。治气血虚者,莫重于脾肾。水为天一之元,气之根在肾;土为万物之母,血之统在脾。气血旺盛,二脏健康,他脏纵有不足,气血足供挹注,全体相生,诸病自已。人苟劳心纵欲,初起殊不自知,迨至愈劳愈虚,胃中水谷所入,一日所生之精血,不足以供一日之用,于是营血渐耗,真气日亏,头眩耳鸣,心烦神倦口燥咽干,食少短气,腰酸足软,种种俱见,甚则咳呛失音,吐血盗汗,而生命危矣。孙思邈云补脾不如补肾,许叔微谓补肾不如补脾,盖两先哲深知两脏为人生之根本,有相资之功能,其说似相反,其旨实相成也。救肾者必本于阴血,血主濡之,主下降,虚则上升,当敛而降之。救脾者必本于阳气,气主 之,主上升,虚则下陷,当举而升之。近人治虚劳,不是以加知母、黄柏,就是以用龟版、黄柏,一派阴寒腥浊性味,将置脾胃生长之气于何地,不是在补养气血,而是在败坏气血。因立两法以救其弊。
阴虚火动,皮寒骨蒸,食少痰多,咳嗽短气,倦怠焦烦,新定拯阴理劳汤主之。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麦冬(二钱) 五味(三分) 当归(二钱)白芍(一钱) 生地(二钱) 丹皮(二钱) 苡仁(三钱) 橘红(一钱) 莲子(十粒)
阳虚气耗,倦怠懒言,行动喘急,表热自汗,心中烦躁,偏身作痛,主之。
人参(一钱) 黄 (二钱) 白术(二钱) 甘草(一钱) 肉桂(七分)当归(一钱五分) 五味(四分) 陈皮(一钱) 生姜(二片) 红枣(二枚)
此一论二方,乃先生晚年所作,同是补肾补脾,而与五劳脾肾两方不同,为吾家所珍藏,而未经刊布者。祖怡注。
过喜则心气大开,阳浮于外,经脉弛纵,主之。
建极汤(自制)
天冬(二钱) 琥珀(一钱) 辰砂(五分) 五味(五分) 枣仁(二钱炒研)黄(二钱) 人参(二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丹参(二钱) 柏仁(二钱) 红枣(十枚) 姜(三片)
此方与心劳同,用天冬、参、 、归、芍、丹参、柏仁,而去河车、茯神、远志、莲子,加琥珀、辰砂、五味、枣仁、姜、枣。当然以琥珀、辰砂、人参、丹参安镇心神为主,以黄 、五味、枣仁、白芍固表敛汗为辅。以喜则神越而汗泄,有暴脱之可能也。大喜暴脱,服药不及,事所恒有;神凝则气聚,气聚即不患其脱矣。以天冬滋水而降火,当归、柏仁养心血,姜、枣调营卫,使心气镇静,心血充沛,君主无为,而皇建其有极矣。祖怡注。
治失精,亡血,目眩,发落,女子梦交。
桂枝(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龙骨(二钱) 牡蛎(四钱) 枣(二枚) 姜(三片) 水煎服。
治阳虚亡血失精。
天雄(三两)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四两) 共为末,每服五分,日三服。
黄 治气血虚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
桂枝(三两) 黄 (二两) 白芍(六两) 甘草(三两) 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水七升,煮三升,分服。
前胡(一两) 细辛(五钱) 黄 (一两) 人参(一两) 桂心(五钱) 橘皮(一两) 当归(一两) 白芍(一两) 茯苓(一两) 麦冬(一两) 甘草(一两) 半夏(七钱五分) 共研末,每服二钱。
治营卫不调,积劳虚损,形体瘦弱,短气嗜卧。
当归 白芍 白术 麦冬 甘草 苁蓉 人参 川芎 肉桂 黄 半夏 熟地 茯苓(各等分) 每用三钱,姜三片,枣三枚,水煎服。
治虚劳不足,风气百病。
薯蓣(三十分) 当归(十分) 桂枝(十分) 地黄(十分) 神曲(十分)豆卷(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川芎(六分) 麦冬(六分) 白术(六分) 白芍(六分) 杏仁(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五分) 桔梗(五分) 茯苓(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二分) (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 共研末,蜜为丸,如弹子大,空心酒服一丸。
治虚劳虚烦,夜不得眠。
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川芎(二两)
水六升,煮三升,分温服。
治诸虚劳不足,汗出而闷。
甘草(四两)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麦冬(半升) 麻仁(半升)人参(二两) 阿胶(三两) 大枣(三十枚) 生地(一斤) 酒七升,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服。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挛疼痛,夜梦遗精,面色痿夭,脚膝无力。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 肉桂(各等分)
共为末,每服五六钱,姜、枣煎服。
治一切失血或血虚,烦热躁渴,睡卧不安,或疮疡脓血出多,五心烦热。
熟地(三钱) 生地(三钱) 当归(二钱) 人参(二钱) 黄 (二钱) 川芎(一钱) 水煎服。
大补心肾脾胃一切虚损,神志俱耗,筋力顿衰,腰脚沉重,肢体倦怠,小便混浊。
山萸肉(一两) 山药(一两) 远志(一两) 牛膝(一两) 五味子(一两) 茯苓(一两) 巴戟天(一两) 肉苁蓉(一两) 熟地(二两) 菖蒲(一两) 茴香(一两)
杜仲(一两) 楮实子(一两) 枸杞子(二两)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白芍(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陈皮(一钱) 黄 (二钱) 桂心(四分) 当归(二钱) 白术(一钱) 甘草(四分) 熟地(三钱) 五味(五分) 茯苓(二钱)远志(五分) 大枣(二枚) 姜(三片)
治虚弱受风,诸药不应,元气日伤,虚症蜂起,但用此药补其中气,诸症自愈。
人参 白术(等分) 水煎稠,汤化服之。
治邪热客经络,痰嗽烦热,头目昏痛,盗汗倦怠,一切血热虚劳。
黄芩(五钱) 人参(一两) 白术(一两) 茯苓(一两) 赤芍(一两) 半夏(一两) 柴胡(一两) 甘草(一两) 当归(一两) (一两) 共研末,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三枚,同煎。
治虚劳骨蒸。
当归(五分) 生地(五分) 熟地(五分) 黄 (五分) 人参(五分) 白术(五分) 茯苓(五分) 甘草(五分) 天冬(一钱) 麦冬(一钱) 白芍(一钱)黄柏(一钱) 知母(一钱) 五味(一钱) 柴胡(一钱) 地骨皮(一钱) 陈皮(一钱) 莲子(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治诸虚发热,心肾不交,遗精梦泄。
天冬(一两) 熟地(一两) 人参(一两) 黄柏(三两) 砂仁(一两) 甘草(七钱) 研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治一切亡血过多,形体消瘦,饮食不进,肠胃滑泄,津液枯竭。
精羊肉(七斤去筋膜脂皮) 肉苁蓉(十两) 当归(十二两) 山药(十两) 天冬(一斤)
以上四味为末,安羊肉内,用陈酒四瓶,煨令酒尽,加水二升,煨候肉糜烂,再入黄 末五两人参末二两,白术末二两,糯米饭为丸,如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一百丸。
治阴虚发热,脚膝无力。
黄柏(八两) 知母(三两) 熟地(三两) 龟版(四两) 当归(一两五钱) 白芍(二两) 牛膝(二两) 陈皮(二两) 锁阳(一两五钱) 虎骨(一两酥炙) 共研末,酒煮羊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
治虚损劳伤,咳嗽潮热。
紫河车(一具) 龟版(二两) 黄柏(一两五钱) 杜仲(一两五钱) 牛膝(一两) 天冬(一两) 麦冬(一两) 地黄(二两茯苓砂仁六钱同煮去之) 人参(一两) 研末,酒米糊丸,每服四钱,下。妇人去龟版,加当归。
治肺肾劳热。
人参(二两) 天冬(四两) 麦冬(四两) 生地(四两) 熟地(四两) 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生地(四两) 人参(一两) 丹参(一两) 元参(一两) 茯神(一两) 桔梗(一两) 远志(五钱) 枣仁(一两) 柏仁(一两) 天冬(一两) 麦冬(一两) 当归(一两) 五味子(五钱) 蜜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灯芯汤下一丸。
治虚弱少气,梦遗泄精,目视不明。
鹿角(十斤) 龟版(五斤) 人参(一斤) 枸杞(二斤) 桑柴火熬膏,每用三钱,温酒服。
治五劳七伤,精血枯竭,自汗盗汗,头晕目眩,遗精失血,消渴淋浊,舌燥咽疼。
地黄(八两) 萸肉(四两) 山药(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蜜丸,下四五钱。
治思虑太过,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
人参(一钱五分) 茯神(一钱五分) 黄 (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五分) 枣仁(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 远志(五分) 木香(五分) 甘草(五分) 龙眼肉(十枚)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治伤于劳役,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大而虚。
黄 (一两) 当归(二钱)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