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忡惊恐

《景岳全书》在线阅读中医综合书籍在线阅读

经义

《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详前脾胃门)《阴阳应象大论》曰∶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金匮真言论》曰∶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

《脉解篇》曰∶阳明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搏,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

《举痛论》曰∶惊则气乱。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六元正纪大论》曰∶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

《五常政大论》曰∶委和之纪,其发惊骇。

《至真要大论》曰∶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惊螈咳衄,心热烦躁。阳明之复,清气大举,甚则入肝,惊骇筋挛。诸病 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阴阳别论》曰∶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

《大奇论》曰∶肝脉 暴,有所惊骇。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阴阳应象大论》曰∶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

《藏气法时论》曰∶肝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举痛论》曰∶恐则气下。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本神篇》曰∶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愁忧恐惧则伤心。

《寿夭刚柔篇》曰∶忧恐忿怒伤气。

《本神篇》曰∶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调经论》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论怔忡

怔忡之病,心胸筑筑振动,惶惶惕惕,无时得宁者是也。然古无是名,其在《内经》,则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在越人、仲景,则有动气在上下左右之辩,云∶诸动气皆不可汗下也。凡此者,即皆怔忡之类。此证惟阴虚劳损之人乃有之,盖阴虚于下,则宗气无根,而气不归源,所以在上则浮撼于胸臆,在下则振动于脐旁,虚微者动亦微,虚甚者动亦甚。凡患此者,速宜节欲节劳,切戒酒色;凡治此者,速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若或误认为痰火而妄施清利,则速其危矣。外,伤寒门论下条附有动气辩,宜能证之。

论惊恐

惊有二证,有因病而惊者,有因惊而病者。如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及伤寒阳明证闻木音则惕然而惊之类,此则或因岁火之盛,或因岁木之衰,或因风热之相搏,或因金木之相制,是当察客邪以兼治其标。若因惊而病者,如惊则气乱,而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之类,此必于闻见夺气而得之,是宜安养心神,滋培肝胆,当以专扶元气为主治。此固二者之辩,然总之主气强者不易惊,而易惊者必肝胆之不足者也。故虽有客邪,亦当知先本后标之义。又如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惊恐虽若同类,而不知恐之伤人,尤甚于惊。何也?盖惊出于暂,而暂者即可复;恐积于渐,而渐者不可解,甚至心怯而神伤,精却则阴痿,日消月缩,不亡不已,此非大勇大断者,必不能拔去其病根,徒资药力,不易及也。

予尝治暴惊者,十愈其八九;治恐惧者,十不得其一二。

论治(共三条)

凡治怔忡惊恐者,虽有心脾肝肾之分,然阳统乎阴,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因乎精,此心肝脾肾之气,名虽有异,而治有不可离者,亦以精气互根之宜然,而君相相资之全力也。然或宜先气而后精,或宜先精而后气,或兼热者之宜清,或兼寒者之宜暖,此又当因其病情而酌用之,故用方者宜圆不宜凿也。

心脾血气本虚,而或为怔忡,或为惊恐,或偶以大惊猝恐而致神志昏乱者,俱宜,甚者。命门水亏,真阴不足而怔忡不已者,。命门火亏,真阳不足而怔忡者,。三阴精血亏损,阴中之阳不足而为怔忡惊恐者,或。若水亏火盛,烦躁热渴,而怔忡惊悸不宁者,或。若思郁过度,耗伤心血而为怔忡惊悸者,或。若寒痰停蓄心下而怔忡者,。

心虚血少,神志不宁而惊悸者,或,或。若因惊失志而心神不宁者,或。心血不足,肝火不清,血热多惊者,。心神虚怯,微兼痰火而惊悸者,八物。心气郁滞,多痰而惊者,加味。痰迷心窍惊悸者,或子,甚者。风热生痰,上乘心膈而惊悸者,简要济众方。若大恐大惧,以致损伤心脾肾气而神消精却,饮食日减者,必用、,或,或大之类酌宜治之,然必宜洗心涤虑,尽释病根,则庶可保全也。

怔忡论列方

七福饮(新补七) 大营煎(新补十四) (新补一) (新补二) (新补三) 加减(新补九) (补百十四) (补百十三) (补百十七) (补百十五) (补七九) 朱砂(寒一四二) 益营汤(补九一)(和一五一) 朱砂痰饮(和百) 理阴煎(新热三) (新补十) (和九八) (新因一) 姜术汤(热八八) 简要济众方(和三五六) (补百十八)(和九四)

论外备用方

(补三二) (补百五 固精安神) (补二一) (补八二)(补百十六 通心气) 秘传(补八五 补心气) (补百十二 心肾俱虚) (和三五九 风痰虚惊) (补二 补脾肺) 酸(补八四清心养心) 远志饮子(补八九 温补心气) (补百十 镇心养心) (补百八 除惊悸) (和一五三 心虚遗精) (和三七虚火烦热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景岳全书》.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景岳全书》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