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哕 二十四章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虚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趺阳者,阳明胃气之所变现也,动脉在足趺上之冲阳,故曰趺阳。阳明胃气,以下行为顺,脉不应见浮涩,浮则胃气之虚而不降也。胃虚而上逆,则脾虚而下陷,陷则脾伤,脾伤不能磨化水谷,故朝食而暮吐,暮食而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胃反者,饮食倒上,是反顺而为逆也。紧涩者,血寒而阳陷也,脾败不磨而脉见紧涩,水冰地坼,微阳沦陷而不升,故其病难治。
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令脉反弦,故名曰虚。
胆肝脉弦,弦者,木郁克土,胃阳之虚也。胃气无余,不能消谷,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宗气衰微,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令土败木贼,脉反见弦,故名曰虚也。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营虚,营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寸口者,手太阴肺气之所变现也。肺主气,寸口脉微而数者,肺中宗气之虚也。水谷之化营气,行于经络,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宗气。宗气者,所以贯心肺而行呼吸,营气之源也。无宗气则营气虚,营虚则血不足也。宗气之根,实本于营血,血藏于肝,而血中之温气,则化君火,气乃君火之敛降者也。营虚血少,不能化火,阳衰于上,故胸中冷。血,阴也,而孕君火,其性温暖而和煦,后世但言凉血,而不知暖血,误人多矣。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病人欲吐者,陈宿在上,故不可下。
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此段见《伤寒·厥阴》。呕家而有痈脓,当令其脓从呕出,不可降逆止呕,使脓无出路。俟其脓尽痈平,则呕吐自愈矣。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此段见《伤寒·阳明》。浊气上逆,则生呕哕。哕而腹满者,太阴之清气不升,阳明之浊气不降也,前后二阴,必有不利之部。前部不利,利其水道,后部不利,利其谷道,前后窍通,浊气下泄,则满消而哕止矣。
胃反呕吐者,主之。
胃反呕吐者,前窍短涩,后门干燥,多有粪若羊矢之证。盖手足太阳,两经同气,水谷入胃,脾阳消磨,散其精华,上归于肺,雾气化津,传于膀胱小肠,水路清通,谷道滋润,是以小便不涩,大便不干。胃反气逆,肺金莫降,津液凝瘀,化生痰涎,二阴失滋,枯涩燥结,故粪如羊矢。下窍堵塞,浊气莫泄,逆而上冲,故呕吐不止。缘其阳衰土湿,中气颓败,不能腐熟水谷,化气生津,以滋肠窍,是以饮食不得顺下而逆行也。大,人参补中气之虚,白蜜润小肠之燥,半夏降胃气之逆,中气旺而水谷消,下窍开而渣滓降,浊气不升,呕吐自止也。
阴阳别论:三阳结,谓之膈。手足太阳,是为三阳,足太阳膀胱结则小便涩,手太阳小肠结则大便干,下窍涩结,浊气上逆,故食膈而不下,总由于阳明之阳虚。噎膈、反胃颇同,反胃之病,在胃之下脘,噎膈之病,兼在胃之上脘。上脘气闭,则食不能入,下脘气闭,则入而复出,阳明之性,阳盛则开,阴盛则闭故也。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主之。
病在膈上,呕吐之后,而思水饮,是病去而津亡也。其病当解,宜急与之水,以益津液。思水者,痰饮虽去而土湿犹存,渴欲饮水,恐其复致停瘀,,二苓、白术,泻湿而燥土,最为相宜也。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主之。
此段见《伤寒·厥阴》。呕而脉弱,胃气之虚,小便复利,肾气之虚,肾司二便,寒则膀胱失约,故小便自利。里阳虚败,加以身有微热,而见厥逆者,阴盛于内而微阳外格,故为难治,宜,以回里阳也。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主之。方在“痰饮”。
呕吐而谷不得下者,胃气上逆,浊阴不降也。,半夏、生姜,降逆气而驱浊阴也。
半夏八两,洗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而胸满者,主之。
呕而胸满者,中气虚寒,胆胃逆升,浊阴填塞于膈上也。吴,人参、大枣,补中而培土,茱萸、生姜,温胃而降逆也。
吴茱萸一升 人参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六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干呕,吐逆,吐涎沫,主之。
干呕,吐逆,吐涎沫,胃寒而气逆也。半夏,半夏降其逆气,干姜温其中寒也。
半夏 干姜 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干呕而下利者,主之。
干呕而利者,甲木之贼戊土,胃气郁遏,不能容纳水谷,故下为泄利而上为干呕。黄芩加,甘草、大枣,补中气而益脾精,黄芩、芍药,清甲木而泻相火,半夏、生姜,降胃气而止呕吐也。
黄芩加半夏
黄芩三两 芍药一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主之。
胸中似喘、似呕、似哕,又复不喘、不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烦乱而无奈者,胃气上逆,浊气翻腾,温温泛泛,心绪作恶之象也。,降逆气而驱浊阴也。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主之。
干呕哕者,胃气上逆,浊阴涌泛也。肺气阻滞,郁生痰涎,遏抑清阳,不得四布,故手足厥逆。,橘皮、生姜,降冲逆而行瘀浊也。
哕逆者,主之。
哕逆者,中虚而胃逆也。橘皮,参、甘、大枣,补中而培土,橘、姜、竹茹,降逆而止呕也。
橘皮二斤 竹茹二斤 生姜半斤 人参一两 甘草五两 大枣三十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匮悬解》相关章节:
- ……
- 消渴小便不利淋 十三章
- 卷十二·内伤杂病
- 黄疸 二十三章
- 卷十三·内伤杂病
- 呕吐哕下利 四十九章
- 呕吐哕 二十四章(当前内容)
- 下利 二十五章
- 附方 卷十三·内伤杂病
- 卷十四·内伤杂病
- 痰饮咳嗽 三十七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