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 二十二章
妇人杂病,缘于脾肾寒湿,风木枯燥,淫?u而传化也。或有寒水不能生木,木郁而变热者,究竟标热而本寒。除热入血室外,余皆阳浮假热之病,未可恣用阴凉之品。末以因虚积冷,总结妇人诸证,妊娠、产后、杂病,共计三十六证,无不皆然也。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此段见《伤寒·少阳篇》。妇人伤寒发热,而值经水适来之时,昼日清白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以血为阴,夜而阳气入阴,血热发作,故谵妄不明。治之勿犯中焦胃气及上焦清气,必自愈也。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缛缓钩龆?愈。
此段见《伤寒·阳明篇》。阳明病,下血而谵语,此为胃热入于血室。盖心藏神,而神之魂藏于血,血热魂扰,故心神昏乱,而作谵语。头为手足六阳所会,阳气上蒸,表不能闭,故头上汗出。而身无汗,则热入血分,不得外泄。宜刺厥阴之期门,以泻血热。随其实处而泻之,一得?缛缓钩觯?则热解而病愈矣。
妇人经水不利下,主之。
经水不利,必有瘀血壅阻,宜下其瘀血也。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主之。
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脾土湿陷而风木疏泄也。土湿水寒,暮而阳不内敛,是以发热。乙木郁陷,不得升达,故腹满里急。手厥阴之脉,行手掌而上中指,手少阴之脉,行手掌而走小指,下寒而君相之火不根于水,故手掌烦热。阴精脱泄,肺津枯槁,故唇口干燥。此属带下之证,以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阴精不能上济,故少阴失其闭藏,厥阴行其疏泄,下流而为带也。盖神藏于心,精藏于肾,半产之家,肾气虚寒,瘀血凝涩,结于少腹,阻格阴阳交济之路,故阴精流溢下脱,而为带证。《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以任者,诸阴之统任,任中阳秘,则能受妊,任脉寒冷,阴精失温,凝聚则为瘕,流溢则为带。阴精之不脱者,带脉横束,环腰如带,为之收引也,水寒木陷,带脉不引,故谓之带下。何以知其为带下也?其证唇口干燥,是阴精之下脱而不上济,故知之也。带下之病,下寒上热,下寒故下利里急,上热故烦热干燥。此当温肾肝两经之下寒,,归、胶、芍药,养血而清风,丹、桂、芎?,破瘀而疏木,半夏、麦冬,降逆而润燥,甘草、人参,补中而培土,茱萸、干姜,暖血而温经也。
妇人腹中痛,主之。方在“虚劳”。
妇人腹中痛,风木之克土也。小,桂枝倍芍药而加胶饴,泻风木而滋脾精也。
妇人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主之。
妇人六十二种风,总因营血之瘀燥,风木之失养也。,养血行瘀,以达风木也。
大黄四两 甘遂二两 阿胶二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主之。
妇人阴中寒冷,肾肝之阳虚也。宜以坐药,温其阴中。蛇床,去寒湿而暖水木也。
上一味,末之,以少许,和合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妇人妊娠、产后、杂病,共计三十六证。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洗之。
手少阴脉动神门(在小指后,掌下高骨间),足少阴脉动太溪(在足内踝后)。此少阴脉,即尺中也。尺脉滑而数者,水寒土湿,生气不遂,木郁于水而生下热也。前阴者,肾肝之所司,木郁下热,阴中即生疮。阴中疮蚀肌肉而溃烂者,洗之,泻其湿热也。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为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小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街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妇人之病,因于脾肾阳虚,积冷结气,隧窍阻塞,血瘀木陷,为诸经水断绝,不复流行。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痞硬不消,此?Y瘕之在下者。若寒伤经络,血脉结涩,则凝坚在上,壅其相火,逆刑辛金,呕吐涎唾,久成肺痈,肌肉消减,形体损分,此?Y瘕之在上者。若在中盘结,绕脐寒疝作疼,或两胁疼痛,内与脏气相连,此?Y瘕之在中而纯寒者。或结热于中,痛在脐下关元,脉数无疮,肌肤甲错,枯若鱼鳞,热结于内,男女交合,热淫传染,时着男子,非止但在女身,此?Y瘕之在中而变热者。凡此诸病,起于肝肾,在下为多,往往经候参差,迟速不匀。或令阴器掣痛,少腹恶寒。或痛引腰脊,下根气街(气街,足阳明之动脉,在腿腹之交,又名气冲),气街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之疾,狂惑不精。或有忧惨,悲伤而多怒嗔。此皆带下之病使然,非鬼神之凭附也。盖上、中、下三部,一有气血寒凝,则阻格阴精上济之路,下流而为带下。血结精流,筋脉枯槁,木气不舒,故掣引作痛,悦怒乖常。久则身体羸瘦,脉虚多寒,而成劳伤不起之证。妇人妊娠、产后、杂病,共计三十六病,悉因此生。及其病成,则千变万端,不可胜数。医家于此,审脉之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于以治危得安。其虽同为一病,而人之强弱不一,是以脉之阴阳,各异源流。子当辨记此说,勿谓不然。此穷妊娠、产后、杂病之源,而总结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