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湿统论
温气不一,有天之湿,雾露雨是也。天本乎气,故先中表之营卫。有地之湿,水泥是也本乎形,故先伤皮肉筋骨血脉。有饮食之湿,酒水奶酪之类是也,伤于脾胃。有汗液之湿,汗液亦湿也,止感于外。有人气之湿,太阴湿土之所化也,乃动于中。天之湿,汗之。地之湿,渗之。饮食之湿,在上吐之,在中夺之,在下者引而竭之。汗液之湿,亦以汗取之。人气之湿,属太阴所化,在气交之分。土兼四气,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备在其中,当分上下中外而治,以兼化四气,淫佚上下中外,无处不到也。大率在上则病头重胸满呕吐;在外则身重肿胀;在下则足胫跗肿;在中则腹胀中满痞塞。其所用药,亦兼寒热湿凉以为佐使而治之。湿之为病,有自外入者,有自内生者,必审其方土之病本。东南地下,多阴雨地湿,凡从外入,多自下起,是以重腿香港脚者多,治当汗散,久者宜疏通渗泄。西北地高,人食生冷湿面,或饮酒后寒气怫郁,湿不能越,或腹皮胀疼,甚则中满水蛊,或周身浮肿如泥,按起,此皆自内而生者也。审其元气多少,而通利其二便,责其根在内者也。然方土内外,亦互相有之,但多少不同,须对症施治,不可执一也。中湿与风寒气合者为痹,其寒多者为痛,为浮肿,非术、附、桂不能去也。其风多者,为烦剧,为流走,非麻黄、薏苡、乌头不能散也。其湿多者,为坚满,为气闭,非甘遂、葶苈、枳、术不能泄也。
(《百一》) 治伤湿,发热恶寒,身重自汗,骨节疼痛,小便闭,大便溏,腰脚痹冷。皆因坐卧卑湿,或冒雨露,或着湿衣所致。
生白术 藿香叶 橘红 白茯苓(各一两) 炙甘草(七钱) (炒) 浓朴(姜刺) 苍术(米泔浸,炒,各二两)
上 咀,每服四钱,姜七片,枣一枚,水煎食前温服。
升麻 柴胡 羌活 防风 半夏 益智仁 神曲 泽泻(各五分) 麦 面 陈皮 猪苓 甘草(各三分) 苍术(一钱)
上作一服,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去滓,空心服。
东垣云∶虽有治湿必利小便之说,若湿从外来而入里,用渗利之剂以除之,是降之又降竭其阳,而复益其阴也。故用升阳风药即瘥。大法云∶湿淫所胜,必助风以平之也。愚谓湿病用风药者,是助升浮之气,以行沉滞之湿,非以风胜之之谓也。又湿在上在表者,多挟风气,非汗不能去也,荆、防、羌、麻,祛风之品,岂能行湿之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