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带状疱疹
常状疱疹在祖国医学称为“缠腰”,俗称“缠腰龙”。
一、病因
本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经过血行传播,在皮肤上出现水痘,但大多数人感染后不出现水痘,是为隐性感染,成为带病毒者。此种病毒为嗜神经性,在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可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并潜伏在该处,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感冒、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恶性肿瘤时,病毒又被激发,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在少数情况下,疱疹病毒可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运动性神经麻痹,如眼、面神经麻痹以及胃肠道和泌尿道的症状。
现认为初次发生水痘后, 只产生一种不完全性免疫反应,当发生带状疱疹时机体内部出现完全免疫反应,故发生带状疱疹后,一般不会复发。
二、临床表现
发病前局部皮肤先有灼痛,伴轻度发热、疲倦无力等全身症状。但也可以无前驱症状,经1~3天后,皮肤陆续出现散在红斑。继而在红斑上发生多数成簇的粟粒大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并迅速变为水疱。水疱壁紧张,光亮,疱水澄清,水疱表面大部有小凹陷。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破溃后形成糜烂面,最后干燥结痂,痂脱落后留下暂时性红斑。一般病程约2~4周。轻症患者只出现红斑及丘疹,不出现水疱,称为不全性带状疱疹。在恶性淋巴瘤、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老年体弱者可出现坏疽性疱疹,愈后留下疤痕,称为坏疽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可全身泛发,此时常伴有高热,并出现肺炎或脑炎,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称为泛发性带状疱疹。
疱疹分布多位于一侧,非列成带状,有时偶可超过躯干中线,这是由于神经末梢横过中线所致。胸、颈及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为好发部位。通常三叉神经只累及一根分支。局部淋巴结常肿大疼痛。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急性期是由于神经节的炎症反应,晚期神经痛是由于神经节以及感觉神经的炎症后纤维化引起的。有时在疱疹出现前有剧烈的神经痛,此时常易误诊为急腹症或心绞痛等。老年体弱或淋巴瘤患者常有神经痛后遗症,有时可持续数月。
疱疹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者,可以发生结膜及角膜疱疹,导致角膜溃疡而引起失明,是为严重的并发症。当病毒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时,出现耳壳及外耳道疱疹,可伴有耳及有乳突深部疼痛、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以及舌前1/3年味觉消失,称为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
三、诊断
根据成簇水疱,疱壁有凹陷,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性并有显著的疼痛或灼痛,局部淋巴结肿痛等不难诊断。在疱疹尚未出现前而只有一侧疼痛时要警惕本病的可能性。
四、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病毒药物有无环鸟苷、阿糖胞苷以及阿糖腺苷等,其中以无环鸟苷最为有效,无环鸟苷能被疱疹感染过的细胞吸收,在细胞内经过磷酸化作用形成无环鸟苷三磷酸盐。此种盐为鸟嘌呤三磷酸盐的竞争抑制剂,亦就是DNA聚合酶的竞争抑制剂,它可以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对病毒的DNA聚合酶的活性产生强大的抑制作用,从而阻滞了疱疹病毒DNA的复制。无环鸟苷不易进入正常细胞。因此对正常细胞的抑制作用很少,约等于对病毒抑制作用的1/10~1/30。这一机理说明无环鸟苷治疗疱疹有高效而少副作用的特点,所以是治疗疱疹病的首选药物。无环鸟苷适用于泛发性带状疱疹或合并肺炎或脑炎等严重患者。静脉点滴剂量为200~250mg,加入100ml补液中1h滴完,每日2~3次,连续3~7天。口服剂量为200mg,每日5次。阿糖腺苷和阿糖胞苷等对抗病毒虽有一定疗效,但因价格昂贵或副作用多,自从有了无环鸟苷后已不常用于疱疹疾病。
对有神经痛患者可给予物,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疼痛严重者可在早期口服强的松15~30mg/d;1周后渐减量。强的松早期服用可消除神经根的炎症。疱疹性神经痛用强的松后可以减轻神经炎后期的纤维化,因而亦可减轻疼痛。此外亦可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或注射干扰素等。
(二)中医治疗治则为表热利湿,可内服。
(三)局部治疗早期丘疱疹可外用,疱疹破溃后可外用1%龙胆紫液或0.5%新霉素软膏、磷霉素软膏等。眼部疱疹可用无环鸟苷水,或3%无环鸟苷软膏。
(王定邦)
参考文献
[1] 皮肤病学编写组:临床皮肤病学,214页,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
[2]Zaskin OL: Acyclovir,PharmacologyClinical Experience. Arch Int Med 1984;144:1246

《急诊医学》相关章节:
- ……
- 第103章 血清病
- 第104章 多形性红斑
- 第105章 急性日旋光性皮炎
- 第106章 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
- 第107章 变态性接触性皮炎
- 第108章 带状疱疹(当前内容)
- 第109章 丘疹性荨麻疹
- 第110章 丹毒
- 第111章 昆虫所致皮肤损伤
- 第十八篇 急诊放射学检查与诊断
- ……
- 《百病自测》免费下载
- 《辨证录》免费下载
- 《笔花医镜》免费下载
- 《濒湖脉学》免费下载
- 《察病指南》免费下载
- 《常见病自测》免费下载
- 《褚氏遗书》免费下载
- 《丹台玉案》免费下载
- 《丹溪手镜》免费下载
- 《丹医秘授古脉法》免费下载
- 《放射诊断学》免费下载
- 《仿寓意草》免费下载
- 《校注医醇剩义》免费下载
-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免费下载
- 《手掌与疾病》免费下载
- 《急诊医学》免费下载
- 《临证实验录》免费下载
- 《临症验舌法》免费下载
- 《脉经》免费下载
- 《脉诀汇辨》免费下载
- 《脉诀刊误》免费下载
- 《脉诀乳海》免费下载
- 《脉理求真》免费下载
- 《脉确》免费下载
- 《脉象统类》免费下载
- 《脉因证治》免费下载
- 《脉症治方》免费下载
- 《麻科活人全书》免费下载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免费下载
- 《名师垂教》免费下载
-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免费下载
- 《评琴书屋医略》免费下载
- 《奇经八脉考》免费下载
- 《三指禅》免费下载
- 《时病论歌括新编》免费下载
- 《石室秘录》免费下载
- 《史载之方》免费下载
- 《手穴手纹诊治》免费下载
- 《素灵微蕴》免费下载
- 《孙真人海上方》免费下载
- 《望诊遵经》免费下载
- 《物理诊断学》免费下载
- 《虚损病类钩沉》免费下载
- 《医法圆通》免费下载
- 《医学从众录》免费下载
- 《医学见能》免费下载
- 《医学妙谛》免费下载
- 《医学影像学》免费下载
- 《医宗己任编》免费下载
- 《杂病心法要诀》免费下载
- 《中医诊断学》免费下载
- 《症因脉治》免费下载
- 《证治汇补》免费下载
- 《诊家枢要》免费下载
- 《诊家正眼》免费下载
- 《诊脉三十二辨》免费下载
- 《诊宗三昧》免费下载
- 《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免费下载
- 《中医疾病预测》免费下载
- 《中医伤科按摩学》免费下载
- 《诸脉主病诗》免费下载
- 《自我调养巧治病》免费下载
-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免费下载
- 《中药材大全》免费下载
- 《中药方大全》免费下载
- 更多中医书籍 >>>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