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论治

《类证治裁》在线阅读中医内科书籍在线阅读

新产营血大损,阴倏亏于下,阳易冒于上。其甚者,气脱血晕,迟则不救,稍轻则头汗目眩为郁冒。

风入筋急为发痉,阴虚阳浮为发热,火炎灼金为喘嗽气促,为虚烦不眠,为惊悸盗汗,而蓐劳成焉,皆阴虚阳亢之咎征也。《金匮》论新产三症,一血虚多汗出,善中风,故病痉;二亡血复汗,寒多,故病郁冒;三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心典》云∶血虚汗出,筋脉失养,风入而益其痉,此筋病也。亡阴血虚,阳气遂厥,而寒复郁之,则头眩而目瞀,此神病也。胃藏津液,以渗灌诸阳,亡津液胃燥,则大肠失润而大便难,此液病也。三症不同,其亡血伤津则一,故用药忌辛热再劫其阴。即有外因,亦忌风药升举其阳,致汗脱血晕而毙。

产后阴伤,下焦必损,而奇经多丽于下,冲任督带,皆失所司,最多厥逆上攻,腰脊腹痛,红白自下等症。

香岩先生案中,于冲脉为病,每用紫石英镇逆。任脉为病,用龟板静摄。督脉为病,用鹿角胶鹿茸温煦。

带脉为病,用宣补。阳维为病,苦寒热,用当归和营。阴维为病,苦心痛,用加肉桂温寒。

此产后症所当审而用之者。

诊新产先问腹之痛否,以验恶露有无。如小腹胀痛者,恶露未净也,郁金桃仁牛膝、延胡之属行之。手摸脐腹成块者,儿枕未消也,,或楂肉砂糖之属消导之。腹痛喜热手按者,虚寒气滞也,砂仁木香香附小茴当归、姜、枣温而通之。再询头身痛否,及曾否寒热,有汗无汗,以辨外因内因。如外感头痛,脉必浮,芎、芷、防、芥、甘菊、蔓荆辛散之。血虚头痛,脉近数,、白芍用酒炒主之。产后感冒,不可轻汗,如头痛发热脉浮,伤风也,加芎、归、姜、葱轻解之。身痛拘急,恶寒脉紧,寒邪也,加生姜温散之。初起头晕发热,即烦渴,脉右大,温热症也,微汗之。若脉迟身痛,营分虚也,和之。汗出身痛者,营卫俱虚也,归 两和之。自汗属阳虚,汗多亡阳,轻则参、 地芍、五味小麦之属补而敛之。重则 固其阳。盗汗属阴虚,汗本阴液,加麦冬、五味、牡蛎固其阴。产后头汗晕厥,阳上冒也,生地阿胶龙骨牡蛎茯神枣仁乌梅白芍小麦养阴以镇阳。产后恶寒,阳不足也,寸脉微,加姜、枣发越之。产后发热,阴不足也,尺部弦,加肉桂收摄之。

阴阳相乘,憎寒发热,八珍十全诸汤调补之。其恶露未净者,消补之。若血去多,不时发热,孤阳无所根据附也,益其阴。必以炮姜苦温,收其浮越。其肌灼面赤,渴饮脉虚大者,。以无形之气,生有形之血也。寒热咳嗽,肌羸色悴者,蓐劳也,母、猪腰汤,或用参、 、苓、草、五味、山药、枣仁、当归、白芍、莲子以扶脾。其脏寒腹痛者,下焦虚也,归姜温养之。白带多,腰脊痛者,督脉空也,鹿角胶、杞子、杜仲沙苑子菟丝饼、芡实等填补之。蓐劳寒热,食减泄泻者,损及脾阳也,加砂仁莲子山药益智肉果诃子温摄之。

吐逆泄泻,肢寒者,胃阳虚也,、急温之。呕痞痰多者,脾气滞也,健运之。

外感咳嗽,声重鼻塞者,腠理疏也,杏、桔、苏、前、生姜先散之,再用去白术,加生黄 以实之。

内伤嗽,脾肺气虚有痰者,加蜜炙桑皮主之。火炎灼金呛嗽者,六味去萸、泽,加麦冬、五味主之。

干咳无痰,火郁于肺也,加玉竹贝母杏仁百合开润之。产后血脱气喘,为孤阳绝阴,危候也,主之。吸气促,自汗肢冷,虚阳欲脱也,急救之。若风寒外邪入肺,而喘急者,必气粗嗽痰,与吸促气短不侔,以主之。或去熟地,加杏、桔、苏,疏痰利气。若败血冲肺致喘者,人参苏木煎、主之。产后腹满闷,呕吐,脘间有败血者,宜之。伤饮食者,消导之。脾气虚寒者,加炮姜木香温补之。胃虚气逆者,橘红加蒌、杏苦降之。肝木侮土者,六加升、柴疏畅之。胃虚呃逆,危症也,加丁香。古法用,如不应,急加参、附。迟则难救。其因寒者,。因痰者,。产后身面浮肿者,气虚水湿不行也,须辨表里。如因浴早,水渍入窍,身重肌浮者,湿肿也,羌、防、芎、苏、当归、防己汗之。因水谷聚湿,小便不爽者,水肿也,苓、夏、泽兰车前木通利之。如四肢浮胁腿刺痛者,败血流入经络也,,或牛膝山甲、归尾、琥珀红花苏木等消其瘀。如气不化水,肿胀溺涩者,肾阳虚也,肾气汤去丹、萸,以化气而利水。产后因惊发狂者,血虚神不守舍也,主之。败血干心,狂言见鬼者,心包受邪也,、加镇理之。惊悸恍惚者心神不安也,补之。产后不语者,或因败血,上闭心胞,以加牛黄丹参、苏木理之。因痰涎上干心窍,用加菖蒲汁豁之。因心肾气虚,不能上通于舌,用补而开之。产后汗多必发痉,牙关紧急,口噤肢搐者,血虚风劲也,加制峻补之。若攻风则死,然古法用,及、最效。朱奉议云∶无汗恶寒为刚痉,小主之。有汗不恶寒为柔痉,上汤去麻黄,加。产后汗出头晕,欲成痉厥者,肝阴虚,风阳动也,阿胶生地黄茯神、小麦、牡蛎粉,枣仁以生液。产后类中风,口眼 斜,腰背反折者,血虚兼风火痰也,加荆芥穗,炒黑煎服,以行血祛风,或清理痰火。凡筋脉夹寒则急,夹湿则纵。血虚风火入络,则状类中风,产后若作真中风用小续命等汤治,则误矣。类中痿废不起,气血亏,筋缓弛也,宜以壮养肝肾。螈 者,筋脉拘急为螈,弛纵为 。产后脱血,风火炽而筋失荣养也,加丹皮钩藤以生阴而退阳。如不应,用四君、芎、归,加丹皮,钩藤以补脾土。如左脉弦,血虚火灼也,,以清肝火,滋阴血。古法用、效。产后麻瞀,气血虚而夹痰也,右半身麻而晕,经脉空而痰饮袭入也,六君子汤加归、 、肉桂。左半身麻而晕,营血亏而风火袭入也,十全。

产后颤振,气血虚而生风也,急用十全大。手足拘挛制动者,风客经络也,主之。夹风热,加味。如虚寒,。产后鼻衄及口鼻黑气,胃绝肺败也。如血虚滞,用参苏煎加制附子。如虚火上炎舌黑,。瘀血逆升鼻衄,,童便化服。用绯线一条,并产妇预心发二条,紧系中指节,即止。产后泄泻,脾上虚寒也,六君子汤加炮姜温摄之。脾肾虚寒,合升摄之。命门火弱,以补其母。若伤食泻,六君子汤加楂肉、神曲谷芽消运之。完谷不化,阳火虚也,理中合四。泻白沫如肠垢,元气陷也,补中汤加桂、苓、炮姜升举之。滑泄不止,收涩之。产后痢疾,青白属寒,紫赤属热,寒热相搏,赤白杂下。寒热生冷,伤肠胃也,虚寒腹痛,加木香、白芍主之。胃虚呕痢,六君子汤调补之。热痢后重,加甘草、阿胶清理之。赤白杂下,腹绞痛,去熟地调之。久痢后重,升举之。泻痢脉濡缓,胃湿也,汤药愈滋其湿。宜加肉豆蔻、煎姜,调服。久泻久痢,肉蔻温摄之。疟邪由感犯风暑,一日发间日发者,减黄芩,补中去黄 选用。风加紫苏薄荷,暑加香薷浓朴。若产前阴疟,延及产后,归 加参、术、首乌和其阴阳。寒多加黄 。热重加。

产后暑热伤阴,状如疟发,治法忌表散劫液,以鳖甲乌梅、枣仁、麦冬、地黄石斛等,甘酸生津以退热。

且产后吸受时邪,尤宜审治。如暑伤肺气,必呕闷,以川贝母杏仁通草栝蒌郁金肃降之。燥伤肺津,必咳渴,以、天冬、杏仁、玉竹百合、贝母、蜜润之。热陷心营,必昏谵少寐,以竹叶、麦冬、犀角、生地、连翘、菖蒲汁凉沁之。湿阻三焦,必头胀舌白不渴,胸满身痛,溺少便溏,以茯苓皮半夏桂枝、浓朴、栝蒌、上下厘清之。风温犯上焦,必灼热头蒙,脘痞昏睡,以山栀豆豉、栝蒌、桑叶、贝母、羚羊角辛凉以宣通,微苦以清降。湿温化热阻气,必头重身热痛咽痛胫冷,以元参银花、杏仁、栝蒌、石斛薏苡滑石甘淡微苦轻解之。寒暄失正,痰饮上干,必胁痛背冷,咳逆不得卧,或肠中漉漉有声,兼溺短足肿,以桂枝半夏干姜、薏苡、五味子茯苓、白芍、甘草辛酸淡渗泄之。产后霍乱吐泻停食者,主之。虚寒者,理中汤温之。吐泻逆冷者,,温通之。产后虚烦气短者,清补之。产后积聚风冷,与气血相搏而成也。积为阴在脏,聚为阳在腑,痛有常处,;痛无定处,选用。血瘕气血壅结,因气病而成血病也,痛无定处,加行气药,后必扶正。。大便闭结,津液涸也,四物加桃杏仁润之,或、皆效。小便淋涩,膀胱虚热也,六味汤,或四物加茯苓甘草梢补而分利之。溃溺频数者,气虚不能约制也,补中汤加益智仁覆盆子萸肉,佐以升而摄之。

小水不禁,脬损也,桑螵蛸摄之。手伤脬破者,归 汤加黄丝绢、猪羊脬固补之。气虚,补中汤加益智仁。肾虚,六味丸去丹、泻。小便血,热乘血虚,渗入脬中也,发灰、滑石、甘草止之。大便血,郁结伤脾也。。若因思虑伤心者,炒香散。膏粱积热者,加味。醇酒湿毒者,。怒动肝火者,。大肠风热者,四物汤加侧柏、槐花。大肠血热者,四物汤加芩、连、槐花。肠胃虚弱者,六君子汤加升麻柴胡。元气下陷者,补中汤加茯苓、半夏。气血虚者,加升、柴。产后诸淋,虚则频数,肺虚,补中益气汤。肾虚,六味丸。热则涩痛,。血淋,。产后带下,下元虚滑也,丹,或。产后经行太早者,乳必少。

年壮不自乳者,不在此例。脾虚不能摄血,补中益气汤。心脾不能统血,。肝火迫血妄行,。气血兼虚,八珍汤。小便出粪,大小肠交也。先用六君子汤,再用。产后阴脱,努力所伤也,以当归升之,外用五倍子末固之。生肠不收,虚而滑也,内服芎、归、参、 、升麻等。外用香油润肠,绢托之。或以灯草搐鼻取嚏,立上。产门不闭,阴气失敛也,十全峻补之。肿热 痛,肝经虚热注也,加味。若因忧怒,肝脾郁伤也,加味归脾汤。因暴怒,肝火血伤也,。有产后产户下一物如手帕,丹溪云∶是肝痿,以参、 、归、术、升麻升举之。有产后水道中出肉线一条,长三四尺,动之则痛绝。先服失笑散,次以带皮姜二斤研烂,入清油二斤,煎油干为度。用绢兜起肉线,屈曲于水道边,以姜渣熏,冷则熨之,乃缩上。再服失笑散,,如肉线断者,不治。诸凡产后症不一端,而危莫危于血晕、气喘、呃逆、风痉。难莫难于蓐劳、虚嗽、泄泻、积聚。所尤要者,产后下焦阴虚,为伤其肝肾也。而冲任督带,多隶肝肾,用药宜温养固摄,切勿重虚其虚,致成下损,不能复元。前所条列,大约根据《良方》薛按,粗举梗概,其治法不尽于此云。

产后脉候

新产之脉,缓滑吉,实大弦急者死。沉小吉,坚牢凶。寸口涩疾不调死,沉细附骨不绝生。

附方

〔寒热〕 见一卷伤风。

〔通治〕生 当归(三钱) 川芎 炮姜 炙草(各一钱) 桃仁(十三粒)水煎。

〔块痛〕失笑散 见六卷胃脘痛。

〔和血〕四物汤 见一卷中风。

〔伤风〕香苏饮 见本卷胎前。

伤寒〕芎苏饮 见二卷咳嗽。

〔温热〕 见一卷温。

〔营卫〕 见一卷伤风。

〔营卫〕归 建中汤 见二卷咳嗽,再加四物、参、附、桂、苁蓉,为。

〔固阳〕 附汤 (一两) 附(五钱) 名 附汤。参(一两) 附(五钱) 名。

〔补阴〕六味汤 见一卷中风。

〔补中〕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调补〕八珍汤 见一卷中风。

〔调补〕十全大 见一卷中风。

〔恶露〕大 见三卷肿胀。

〔补血〕 见本卷崩漏

〔蓐劳〕 (一只) 归 地 术 桂心(各三钱) 先以水七钟煮鸡,煮鸡汁至三钟,每用汁一钟煮药。每服四钱,日服三次。

〔蓐劳〕猪腰汤 猪腰(一对) 归 芍(各酒炒,一两) 先将归芍煮,去渣,将腰子切如骰子大,同晚米一合,香豉一钱,加葱、椒、盐煮食。

〔虚羸〕 参 术(各一钱) 陈 芎 草(各五分) 姜(三片) 热轻加茯苓,热甚加炮姜。

〔虚痛〕 羊肉(一斤) 当归(五两) 生姜(六两) 黄 (四两) 先以水煮羊肉取汁,下后三味,分四服,煮食。有恶露,加桂心三两。

〔补脾〕异功散 见一卷中风。

〔补阳〕 见一卷中风。

〔吐泻〕 见一卷中风。

〔呕痞〕 见三卷呕吐。

〔火郁〕 甘草(二两) 桔梗(一两) 失音诃子,声不出加半夏,嗽加杏仁、贝母,呕加半夏、生姜,吐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胶,少气加人参

〔喘急〕贞元饮 熟地(八钱) 当归 炙草(各三钱) 水煎。呕加姜,寒加桂。

〔风喘〕 见二卷咳嗽。

〔冲肺〕人参苏木煎 见本卷临产。

〔血晕〕 见本卷临产。

〔满呕〕 参 草 陈 夏 芍 泽兰 每服四钱,加姜五片,水煎。

〔伤食〕和中饮 陈 枳(各一钱) 楂肉 麦芽(各二钱) 浓朴 砂仁(各八分) 痰加半夏,呕加煨姜

〔虚逆〕 橘红(一两) 半夏 炙草(各五钱) 藿香(三两) 加姜五片,水煎。

〔呃逆〕 见三卷呃。

〔寒呃〕 见三卷呃。

〔痰呃〕橘皮 见三卷呕吐。

〔经络〕小 见三卷肿胀。

〔阳虚〕肾气汤 见二卷虚损。

〔发狂〕 八珍汤加茯神、远志各二钱,水煎。

〔狂悸〕 苓 参(各一钱) 芍 牛膝 琥珀 龙齿(各七钱半) 生地(一两) 桂心(二钱)

每服三钱。

〔惊狂〕 辰砂(另研) 没药 琥珀 当归(并研末) 等分,每服二钱,下,日二次。

〔心脾〕归脾汤 见二卷劳瘵。

〔不语〕 见本卷临产。

〔惊涎〕 见一卷温。

〔不语〕 参 地 芎 菖蒲(各一两) 细辛(一钱) 防风 辰砂(各五钱) 汤下,每服一钱。

〔中风〕 见一卷中风。

〔风虚〕 独活一两半,酒浸煎三沸,另炒大豆半升,令焦,以酒沃之,去渣。每服炒豆二合许,得少汗则愈。

〔祛风〕 独活(一斤) 桂心(二两) 秦艽(五两) 以酒渍三日饮之。

〔活血〕芎归汤 芎 归

〔拘急〕川 芎 羌 枣仁 白芍 羚羊角(各四两) 桑白皮(一两半) 防风(一两二钱)

每服一两二钱。水煎服,日三次。

〔痿废〕滋阴 见五卷痿。

〔脾胃〕 参 苓 术 草

〔肝热〕加味逍遥散 见一卷火。

〔祛风〕 荆芥穗(焙研,三钱) 黑豆淬酒服。治风晕。

〔螈 〕 见本卷调经。

〔风痉〕 归 荆 等分为末。每用二钱,水酒各半煎。治产后风痉,牙关紧急,口吐涎沫,手足螈 ,下咽即效。

〔拘挛〕舒筋汤 羌活 姜黄 炙草(各二钱) 海桐皮 归 芍术(各一钱) 木瓜(二钱) 水煎去渣,磨沉香汁冲服。

〔舌黑〕犀角 见一卷温。

〔鼻衄〕 参 术 苓 草 芎 芍 桂 丹 益母

〔泄泻〕 见三卷饮食。

〔滑泻〕 人参 木香(各二钱) 肉蔻(煨) 茯苓 扁豆(各四钱) 陈皮 罂粟壳(醋炒各一两) 为末 每服一钱七分,米饮下。

〔热利〕 白头翁 炙草 阿胶(各一钱) 黄柏 秦皮(各三钱) 分二服。

〔下利〕救急散 地 芍 归 草 阿胶 艾叶 炮姜

〔调理〕参苓 见三卷脾胃。

〔虚滑〕肉蔻 理中丸加肉蔻七钱,蜜丸。

〔虚滑〕 加 黄 粟壳

〔痢渴〕必效方 麦冬 乌梅

〔痢渴〕 四君子汤加 藿香 木香 干葛(各一钱)

疟疾〕小 见一卷温。

〔吐泻〕藿香 见一卷中风。

〔逆冷〕附 参 术 归 桂 附 陈 草 吴萸 丁香(各五钱) 为末。每服二钱,下。

〔痞膈〕 见三卷呕吐。

〔虚烦〕 竹叶 麦冬 小麦(各二两) 甘草(一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虚悸加参,少气加糯米五合。

〔积聚〕 归 芎 芍 姜 每服二钱,酒下。

〔积热〕 芍 苓 芩 水煎。

〔血瘕〕 归 芍 桂心 血竭 蒲黄(各两半) 延胡(一两) 为末。每服二钱,酒下。

〔便燥〕五仁丸 见七卷二便不通。

〔通燥〕 见七卷二便不通。

〔便闭〕 陈 苏 枳 木通 等分为末,服四钱立通。

〔溺频〕 见七卷闭癃。

〔遗溺〕益智仁散 益智 覆盆子 茯神 远志 龙骨 五味 等分为末。每服四钱,米饮下。

〔缩溺〕桑螵蛸 螵蛸(五钱) 龙骨(一两) 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脬损〕归 汤 归 芍 参 术 陈 草

〔脬伤〕 黄丝绢(三尺) 黄蜡(五钱) 蜜(二两) 白茅根 马屁勃 水煎。不可作声。

〔脬伤〕 见七卷胞痹

〔便血〕加味归脾汤 见本卷胎前。

〔心伤〕 见二卷衄。

〔积热〕 见二卷衄,此加犀角 甘草 连翘

〔酒伤〕 见一卷湿。

〔肝火〕 见一卷温,此加归 芍 山栀 胆草

〔热淋〕 滑石(一两三钱半) 通草 车前子 葵子(各一两) 为末,浆水调服方寸匕。

〔血淋〕 生地 川芎 白芍 当归 杜牛膝 木通(各一钱) 桃仁(五个) 滑石(一钱半)

木香(五分) 水煎。

〔带多〕丹 茯苓 茯神(各二两) 远志 龙骨(各三两) 牡蛎粉(四两) 酒糊丸,盐酒下四十丸。

〔精滑〕 茯苓 白术 莲子(各四两) 五味(二两) 山药 杜仲(各三两) 菟丝子(十两)

炙草(一两) 蜜丸。

〔利湿〕 见一卷温。

〔阴脱〕 参 归 芍(各二钱) 升麻(五分) 水煎。外用五倍子泡汤洗,又敷之。

〔肝火〕龙胆 见三卷诸气。

〔去瘀〕 延胡 蒲黄(各一钱) 桂心(二分) 酒调服,治恶血上冲。

〔块痛〕 延胡 桂心 当归 酒调服,治恶血上冲。

产后脉案

包氏 严寒坐蓐,肠出不收,身热面赤。思被冷无温,肠必干涩难上,如蓖麻子捣涂发顶,法必不验。

即冷水 面,亦虑滋病。令煎芎归汤入净桶,着人扶坐桶上,以旧绢托肠,乘热熏之。肠得热气,自润而升,且托且送,待其将尽,趁手托入。如法而收,再服补剂热退。

陈氏 产数日,浮肿身重,不能转侧,不食不语,脉虚缓。当由产后浴早,水湿乘虚袭入子宫,下部先肿,渐至通体重着,殆伤湿之见症也。开发腠理,逐去湿邪。宜羌活陈皮、半夏、防己茯苓皮

一啜湿从汗解,身可转侧,浮肿渐退。再为健脾利湿,饮食亦进。以妇体素肥,气郁生涎,时或昏冒,用温胆汤调理而痊。

某氏 露产冒暑,烦热汗出,直视不语,脉软数。医谓恶露未行,治宜逐瘀。予曰∶直视者足太阳经血虚,筋急牵引直上也。不语者暑先入心,手少阴脉系舌本,络舌旁,邪入营分,舌系缩也。烦热则易郁冒,汗多亦虑液亡,失治必变昏痉危 。用加生地、当归、石斛、连翘、丹皮、木瓜、甘草、藕汁冲服。诸症退能言,又加减前方,数十服得安。

张氏 中年产育,旬日外鲜红下注,自汗身热,此阴虚阳无所附也。用十全大补汤去桂,加炮姜、小麦煎汤,二服汗收血止。是症血去则亡阴,汗多则亡阳,产后危症也。

徐氏 产后夜热烦渴,脉促数。因决其胎必下,当夜遂产,恶露甚少,逾日鲜血暴注,晕绝。用潞参、茯神、熟地、炮姜、荆芥(醋炒)、山栀、甘草(俱炒黑)、石斛、阿胶,神苏血止。

杨氏 产后鲜血,足膝热,乳少,脉芤,宜摄固下元,兼升举中气。桑螵蛸(炙研)、熟地、杞子、杜仲(盐水炒)、黄 (蜜炙)、升麻。二服血止。去桑螵蛸,加生黄 、甘草、当归、红枣,而乳倍常。

李氏 产后郁冒,昏睡不语,虑其痉厥。用鲜石菖蒲根汁热服,渐次苏醒能言。询所苦,但云目暗咽塞,心系下引,遂闷绝不知人,此为风火,痰阻窍也。因用桔梗、荆芥、甘菊(炒)、连翘、贝母、茯神、山栀、菖蒲汁冲,二服而安。

张氏 官署坐蓐,辄动乡思,经旬宵热如烙,脉虚疾,插髻银簪,一夕色黑,以纸拭去,明晨如漆,骇极。予云∶此产后血虚火炎,汗泽所蒸耳。宜滋阴退热。以熟地、白芍、丹皮、当归、丹参、石斛、茯神、杞子、甘草,四服热退,簪色不变矣。去丹皮、丹参,加枣仁、山药、莲子,蜜丸服,愈。此前取甘凉除热,后取酸涩安神。

吴氏 蓐损不复,寒热往来,自汗,咳呕吐沫,心悸耳鸣,脉虚数。经言∶阳维为病苦寒热。阳失维护,奇脉已损,况中宫小镇,致咳呕悸眩,肝阳升逆,面色忽青忽赤,延为难治。惟大便未溏,肾关未撤,尚堪借箸。拟晨服黄 建中汤,去姜,加参、苓、山药,橘白,卫外扶中。晚服熟地、杞子(俱炒)、牡蛎(醋 )、枣仁、白芍、茯神、五味、莲子、小麦煎服,摄阴敛阳。症减,背时凛寒,晨服方中再加鹿角胶,外以白胡椒末掺贴背脊第三椎至第七节,仍照前分早晚各服五七剂乃安。

巢氏 初春小产,寒热头痛烦呕,汗后复热,血下如豆汁,篡间糜损,脉右洪大,左沉数。此温邪化热,乘虚袭入下焦也。以豆豉、山栀、蒌仁、鲜生地、石斛、知母、麦冬、丹参、阿胶,血稀热减。去知母、阿胶,加丹皮,竹叶心,元参,汗透身凉而脉和。

邹氏 冬寒当产,艰难损动元气,嗣以月内便泄。交春寒热往来,痰嗽汗泄,晡时火升,颊红唇燥,食入呕满,坠,泻利稀白无度,支离委顿。所服丸剂,一味混补,罔顾滋腻,岂胃弱火衰,食已不化,小腹重坠,气更下陷,尚堪滑腻增泻,浸至蓐劳莫挽矣。急用温中运脾,痛利可减,呕满可除。炮姜、小茴、益智仁、茯苓、白术、、谷芽(俱炒)、橘白,数剂利止,寒热减,食亦知味。去炮姜、小茴、谷芽、半夏曲、白术、橘白等,加砂仁、熟地(炭)、潞参、五味、丹皮、山药、莲子、钗斛,虚阳渐退,并去益智、茯苓,加甜杏仁、茯神、白芍、百合,嗽止调理而康。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证治裁》.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