癖瘕诸积论治
《大全良方》分 癖、 瘕、八瘕、 痞、食 、血 、血瘀凡七门,多妇科下部症。而名目纷沓,症状相近,反遗肠覃、石瘕,今统叙而条分之,以类相从,不淆亦不眩矣。 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起急痛,因气而成,如弦状,名曰 。癖者僻在两肋间,有时而痛,名曰癖。疝瘕者,小腹气聚成块,或上逆,或下坠也。
八瘕者黄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龟瘕,皆胎产经行,气血不调之所生也。 者积坚不可推移、痞者气壅不得宣畅。既有食 、血 ,不应复出 条,宜改痰痞为优。伤食成积,坚而难移,名食 。
瘀血成块,坚而难移,名血 。若腹中血瘀,则留滞不行,未至成块者也。别有石瘕生胞中,肠覃生肠外,详载《内经》,亦 癖之类,并为条列症治于后。
〔 癖〕二症皆阴阳不和,冷气搏结经络,血气作楚, 近脐左右,两条筋起急痛,大如臂,小如指,癖隐两肋,冷则痛发,宜,再服丸。若胁腹胀痛,肝脾失和,木香去苍术,加郁金、延胡。
〔疝瘕〕小腹有块,或时动移,因损伤胞门,宜,加疏气药。血虚受寒,宜宽胀汤加归、芍。
气虚下坠,。血瘀气逆,。
〔石瘕〕生胞中,由寒客子门,子门闭塞,恶血当泻不泻, 以留止,日益大,状如孕,坚如石,月事不下。见 丸加减,或以下之。
〔八瘕〕皆生于左胞宫,右子户,多由经行交合,小腹满急,经血瘀阻,因成瘕聚。如怀孕,甚则溺涩,痛苦如淋,今人无子。一、黄瘕。经行不利,左胁气结,阴中刺痛,淋露黄汁。用坐导皂荚散。二、青瘕。新产浴早风袭,瘕聚左右胁,崩中不禁,下青汁。用坐导戎盐散。三、燥瘕。经行胃热,心烦汗多,大便艰涩,瘕聚如杯。。四、血瘕。经行劳动感寒,留络不去,腰腹急痛。宣血瘕方,或。五、脂瘕。
新产交合早胞伤,子户失禁,精血杂下如膏。宜坐导脂瘕方。六、狐瘕。经行受惊,心志恍惚,邪入于阴,月闭溺难。宜狐瘕方。七、蛇瘕。经后阴未复,食饮误中虺毒,成形长而 痛。宜蛇瘕方。八、龟瘕。经行浴水,水精与邪气袭入子户,形如小拌,少腹切痛。宜龟瘕方此照《巢氏病源》,删节爽净,简要有体。
〔痰痞〕涎沫凝结为痰,气道壅滞为痞。中脘痰气不利,砂枳。痰结胸满,顺气。心下痞,发热而呕,。心下积冷如覆杯,按之有水声,热手熨之如冰,脉沉迟,吐之,次服。
〔食 〕脾胃先弱,饮食失调,生冷不化,日渐成块,治先主疏导,而佐以和中。,或。
若气壅血滞形寒者,。脾气虚,血不行者,芎归。脾气郁,血不行者,。肝脾血燥不行者,。
〔血 〕经水不调,结而成块,脐下冷痛,。情志郁损,气血乖违,。恚怒伤肝,加味。产后恶露,。血积胀满,。肝脾虚损,。凡块有形,皆正虚邪实,宜扶正除邪,毋轻议攻伐也。薛云∶此症多因七情亏损五脏,如脾统血,肝藏血,故郁伤脾,怒伤肝者,多患胁腹作痛,正肝脾经症也,宜养正则积自除。
〔血瘀〕经水不行,或产后恶露未净,得寒则涩为瘀,久而不消则为 。腹痛畏手按者,内有血瘀。加桃仁、延胡、牛膝。怒伤肝者,胁腹胀痛,。郁伤脾者,食减刺痛,。
〔肠覃〕寒气客肠外,与卫气搏,癖而内着, 肉乃生。大如鸡卵,渐如怀子,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是气病血未病也。加香附。若坚久作痛,宜 露丸。
统按前症,宜辨新久,有形无形,或痛不痛,动不动,在气在血,在胸胁,在少腹,在冲任,在肠外,在胞宫。新者易治,久者难治。痛犹通连气血,不痛则另结窠囊。瘕者假也,无形而聚亦能散。 者征也,成形而坚不可移。成形者,或由食积为食 ,由血结为血 。无形者,但在气分,气滞则聚而见形,气行则散而无迹。 癖与痛俱现,不痛则隐,痰气居多。疝瘕气结,石瘕血结,八瘕阻于胞宫,肠覃生于肠外,月事不异。又气血痰沫所成,痰痞各分寒热,且痰有物而痞无形。其狐瘕、蛇瘕、鳖瘕,异气所感,或饮食误中,留聚脏腹,假血而成。与宿血之自内而凝为 为瘀者不同。古法败梳治虱瘕,铜屑治龙瘕,曲柏治米瘕,锻石治酒瘕,理可类推矣。血瘕、血 、血瘀、血同而新久分。且血必随气,气行则血行,故治血先理气。又必察其正气衰旺,若正气已虚,必先补正,乃可除邪,或兼外治法助之。、、。古方治死血食积痰饮,成块在胁,用。治气血郁结,食积胀痛,用开郁。气血兼治,寒热互施,治血积月水不调,用。血瘀痛不可忍,用。余如、。俱主热,、并主攻。乃寒则温之,结则散之,坚则削之也。其峻厉猛剂,如硝石丸、 、、。或不得已用之,恐伤元气,后成不救,宜仿立斋、景岳治法为稳。
《准绳》以 瘕并属血病。《纲目》谓∶ 瘕积聚,并起于气,以瘕属血病者,气聚而后血凝也。
立斋治一妇,内热作渴,腹瘕如鸡卵,渐大四寸许,经水三月一至。凡瘕聚 块,在子宫则不孕,在冲任则不月。肢体消瘦,脉洪而虚,左关尤甚,此肝脾郁结症也。外贴阿魏膏,午前用,午后用。肝火稍退,脾土稍健,用、间服。又日用二服,空心以下。日晡以归脾汤下。调理年余而愈。又治一妇,腹块上攻作痛,吞酸痞闷,面色青黄,此肝脾气滞症也、加芎、归、柴、连、木香、吴萸各少许,二服。又以归脾汤,送下。三月余,肝脾和,诸症退。以加茯苓、牡丹皮而经调。
景岳论瘀血成形,初成形则根盘未固。痛在脐腹者,、。如病气形气俱实,腹胀痛甚者,通瘀煎、元胡。稍久而坚者消磨之,、。形气强壮,瘀滞不行,腹胀痛甚者,下之,,或。然须详慎,其气壅瘕聚,为胀为痛者,、。如血中之气滞,为瘀为痛者,通瘀煎、。疝瘕气聚者,。肝气逆而为聚者,。三焦壅滞,气道不利,中满肿胀者,。
李氏曰∶治 瘕者,调其气,破其血,消其食,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峻攻,以伤元气,且扶脾胃,待其自化。愈后,用大小乌鸡丸、、、交加调之。若用攻击,胃气先伤,或待块消尽,而后补养,迟不及矣。
妇人积聚疝瘕,脉弦急者生,虚弱者死。少阴脉浮而紧,紧则疝瘕,腹中痛,半产而堕伤,浮则亡血,恶寒绝产。
〔除冷积〕葱 地 芍 归 芎 参 苓 姜 桂 朴 枳 木香 茴香 青皮 麦芽 神曲苦楝子 三棱 莪术 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加连须葱白、食盐煎。
〔补虚〕 参 丹 术 乌药 蛇床子(各一两) 桂心 川乌 红花(各三钱)
苍术(一两半) 白芍 莪术 陈皮 延胡 木香 肉蔻 熟地 琥珀 草果(各五钱) 研细,以乌雄鸡一只,去肚肠毛翅,将上药末纳鸡腹中,用瓷瓶入好酒一斗,同煮,去骨,焙干为末,炼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下。
〔胁胀〕木香 木香 香附 槟榔 青 陈 砂 枳 朴 苍术(各一钱) 炙草(五分)
〔气血〕八珍汤 见一卷中风。
〔阴疝〕宽胀汤 槟榔 官桂 木香 沉香 大腹皮 青皮(各一钱) 香附 小茴(各钱半) 水煎,加食盐七分。
〔补中〕补中 见一卷中风。
〔血瘀〕散 见本卷调经。
〔石瘕〕见 丸 见三卷积聚。
〔黄瘕〕皂荚散 皂角(一两,炙去皮子) 川椒(一两,炒去汗) 细辛(一两半) 捣末囊盛,大如指,长二寸,纳阴中,恶水毕出,以温汤洗之。
〔青瘕〕戎盐散 戎盐(一升) 皂角(五钱,炙去皮子) 细辛(一两) 同上坐导。
〔燥瘕〕加味 加 延胡 桃仁 砂仁 红花 香附 莪术 水煎。
〔血瘕〕血瘕方 干姜 乌贼骨(炙。各一两) 桃仁(去皮尖,一两) 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血瘕〕 或作饮,见本卷调经。
〔脂瘕〕脂瘕方 皂荚(七钱半) 川椒 细辛 矾石 五味 干姜(各五钱) 坐导法同前。
〔狐瘕〕狐瘕方 取新死鼠一枚,以新絮裹之,包以黄泥, 研为末。以桂心末二钱半调匀,酒服方寸匕。
〔蛇瘕〕蛇瘕方 大黄 黄芩 芒硝(各五钱) 炙草(三钱) 乌贼骨(二枚) 皂角(炙,一两半) 水煎,芒硝后下服,十日后再服,瘕即下。
〔龟瘕〕龟瘕方 大黄 干姜 附子 桂心 细辛 白术 虫 王 侧子 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痰结〕顺气 导痰汤见一卷中风,此加木香、浓朴。
〔痞呕〕半夏 见一卷温。
〔吐积〕 见一卷中风。
〔痰痞〕白术 白术 茯苓 泽泻 橘红(各五钱) 甘草(一两) 干姜 官桂 砂仁 藿香(各二钱半)
为末。化蜜服。
〔食 〕大 见三卷饮食。
〔食 〕 楂肉 神曲 麦芽 莱菔子 青皮 陈皮 香附(各二两) 阿魏(醋浸,研,一两)
为末。以汤泡蒸饼为丸,姜汤下。
〔寒滞〕 乌药 莪术 桂心 当归 木香 桃仁 青皮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下。
〔脾虚〕芎归 芎 归 加四。
〔脾虚〕归脾汤 见二卷劳瘵。
〔血燥〕 见一卷火。
〔血 〕五物煎 四物汤加桂心。
〔气血〕加味归脾汤 见本卷胎前。
〔产后〕 见六卷胃脘痛。
〔血 〕当归 赤芍 归尾 生地(各一钱半) 桃仁 红花 香附(各一钱) 川芎 丹皮 延胡莪术(各八分) 三棱 青皮(各七分)
〔虚损〕 加芎、归。
〔血瘀〕通瘀煎 见五卷厥。
〔怒伤〕化肝煎 见二卷血。
〔痰气〕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肠覃〕 露丸 莪术 三棱(各酒浸一两,巴豆三十个切,炒上二味,去巴豆) 干漆(炒烟尽)
川乌(各五钱) 砂(四钱) 青皮 雄黄(另研) 茴香(盐炒) 甲片(炮。各三钱) 轻粉(一钱。另研)
〔外治〕阿魏膏 见三卷积聚。
〔外治〕 见三卷积聚。
〔外治〕三圣膏 见三卷积聚。
〔通治〕化积丸 (一两半,以吴萸、益智各炒一半,去萸、智) 莱菔子香附 山楂(各一两) 川芎 山栀 三棱(煨) 神曲 桃仁(各五钱) 研末,蒸饼为丸。
〔通治〕 白术 陈皮 香附 山楂 青皮 海粉 桔梗 茯苓 砂仁 延胡 神曲 麦芽甘草 等分为末。每服一两,生姜水煎。
〔血积〕 当归 赤芍 川芎 熟地 三棱 莪术(各五钱) 神曲 百草霜(各二钱半) 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开水下。
〔血瘀〕 琥珀 乳香 没药(各五钱) 每服二钱,水酒各半煎,入地黄自然汁二合再熬,去渣,入温酒和服。
〔血瘕〕 见本卷产后。
〔血块〕 牡丹 当归 延胡 桂心(各一两) 赤芍 牛膝 莪术(各三两) 三棱(一两半)
为末。每服三钱,水酒各半煎。
〔 痞〕桃仁煎 桃仁(一两) 诃子皮 白术 赤芍 当归(各七钱半) 三棱 莪术(各炒五钱)
陈皮(去白,三两) (醋炙,一两半) 为末。每服二钱,水煎,加姜,热服。
〔 积〕 莪术(醋浸炒) 三棱(各三两) 青皮 麦芽 半夏(各一两) 为末,醋糊丸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醋汤下。
〔峻攻〕硝石丸 硝石(三两) 大黄(四两) 人参 甘草(各二钱) 为末,醋和丸。米饮下,三日一服。
〔峻攻〕 砂丸 木香 沉香 巴豆(各一两) 青皮(二两) 铜青(五钱) 砂(一钱) 先将青皮同巴豆炒紫色,去巴豆。为末,再和药蒸饼为丸。
〔峻攻〕 巴豆 砂 大黄 灵脂 桃仁 木香 蜜丸,醋下。
〔峻攻〕 干漆 木香 芫花 赤芍 桂心 当归 琥珀 川芎(各五钱) 大黄(二两) 牛膝(七钱)
桃仁(一两) 麝香(二钱半) 每末一钱,酒下。
〔补阴〕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腹瘕〕芦荟丸 见三卷积聚。
〔调补〕 见三卷脾胃。
〔脐腹〕决津煎 归 地 泽 桂 牛膝 乌药
〔消磨〕三棱煎 即。
〔坚久〕万病丸 干漆 牛膝 等分为末,用生地汁升许,熬膏和药,杵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下。
〔瘀滞〕桃仁 见一卷疫。
〔瘀滞〕穿 甲片 鳖甲 赤芍 大黄 干漆 桂心(各一两) 川芎 芫花 归尾(各五钱)
麝香(一钱) 温酒下一钱。
〔胀痛〕排气饮 见三卷积聚。
〔疝瘕〕荔香散 或作,见七卷疝。
〔肿胀〕廓清饮 见三卷肿胀。
〔调补〕乌鸡丸 乌骨鸡(一只,男雄女雌,去毛去秽,留内金,洗肠留肠) 乌 骨(童便浸炒,四两)
茹芦(一两) 以三味入鸡腹内,用陈酒、童便各三碗,水数碗,砂锅中煮,捣烂焙干,骨用酥炙,共为细末,山药末调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百劳水下。此方治妇人倒经,男子咳嗽吐血,《医通》名。
〔调补〕乌鸡丸 乌骨鸡(一只。男雌女雄,制法同上) 北五味(一两) 熟地(四两) 二味入鸡腹,用陈酒、童便于砂锅中煮,又以黄 于术(各三两) 茯苓 归身 白芍(各二两) 预为末,同鸡肉捣烂焙干,骨用酥炙,共研入下项药∶人参(三两) 丹皮(二两) 川芎(一两) 和前药,以山药末六两糊丸桐子大。
下三钱。骨蒸加鳖甲、柴胡、地骨。经闭加肉桂。崩漏加阿胶。倒经加麦冬。痞闷加香附、沉香。带下加萆 、香附、蕲艾。此方最善调经,或蓐劳带下崩淋等症。
〔气血〕 生地(一斤,捣汁炒姜渣) 生姜(十二两,捣汁炒地黄渣) 白芍 延胡 当归蒲黄 桂心(各二两) 没药 红花(各五钱) 研末为丸。每服四钱,酒下。
〔气血〕交加地 见本卷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