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的原因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脐之两旁及耻骨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的病证,若是痛在胁肋曰胁痛;痛在脐上则曰胃痛,故又当别论。所以腹痛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许多内、外科疾病均可出现腹痛的症状。本节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指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小儿腹痛。这类腹痛以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脏气虚冷,气滞血瘀为发病因素。若因蛔虫扰动而致腹痛者,属蛔虫痛范围。
诊疗思维
病因病机分析
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以感受寒邪、乳食积滞\热结胃肠、脏腑虚冷、气滞血瘀奈为为常见。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六腑及经脉。脾喜运而恶滞,肝喜调达而恶抑郁,六腑以通为用,经脉以流为畅,若肝、脾、六腑、经脉受邪,则可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阻不通,经脉滞涩不畅而发生腹痛。
小儿腹痛的病因,多由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脏腑虚冷,跌仆损伤等原因引起。腹痛的病理变化,主要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导致腹内脏腑气机壅塞,经脉失调,以致经络不通,气血不畅,不通则痛,形成腹痛。
诊断思维
辨证思维
(1)辨别腹痛真伪:小儿腹痛,往往具有发作性,故表现为突然哭闹不安,时急时缓,双眉频蹙、弯腰捧腹,或呻吟不已,面色苍白,或屏气汗出等者多为腹痛。
(2)辨腹痛部位与脏腑的关系:腹痛多属脾胃、大肠、小肠的病症,以胃部疾患、积滞疼痛多见;脐腹痛多为小肠病症,以再发性腹痛、虫积多见;多见于膀胱病症;少腹痛多见于肝经、大肠病症。
(3)辨寒、热、虚、实:新病暴痛属实;久病隐痛,时作时止属虚。腹痛坚满拒按属实;腹软喜温喜按属虚。得食痛甚属实;进食暂缓属虚。腹痛拘急,遇凉加重属寒;腹痛阵作,口渴喜凉属热。面赤气热、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指纹紫滞者属热;面白气冷、下利清谷,小便清利,舌淡苔白、脉迟紧,指纹淡者属寒。
(4)辨气、食、虫、瘀:腹痛属气滞者,有情志失调病史,胀痛走窜,部位不定,气聚则痛而见形,气散则痛而无迹,两胁胀痛,嗳气或矢气后痛减。属食积者,有乳食不节史,腹痛伴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痛而欲泻,泻下酸臭,便后痛减,腹痛拒按或夜卧不安。属虫积者,脐周疼痛,时作时止,有呕吐蛔虫史或有大便排虫史,或镜检有虫卵。属血瘀者,有跌仆损伤及手术史,腹部刺痛,痛有定处,局部满硬拒按,按之则疼痛加剧。
治则思维
本病多因脏腑经脉失调,气机运行不畅所致。根据“不通则痛”“六腑以通为顺”的机制,治疗应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为原则。根据病因不同,分别治以温散寒邪、消食导滞、通腑泄热、温中补虚、活血化瘀等法。除内服药物外,还常配合推拿、外治、针灸等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