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齿固齿方之内治方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气的盛衰与牙齿的稳固有直接关系。此外,湿热熏蒸,热伤津液以及邪入阳明等均能导致牙齿颜色晦暗或动摇。

  故治疗以补肾纳气,滋阴清热,荡涤内腑,祛除腐气等为主。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

  炒山栀连翘(去心)、牡丹皮黄芩各5g,石膏2匙,生地(酒洗)、炒各1.5g,升麻、炒白芍桔梗各3.5g,藿香2.5g,甘草1g。每日l剂,水煎食后服。

  本方出自《万病回春》,有洁牙固齿之功。

  2.

  生姜500g,大枣1000g,青盐60g,甘草120g,丁香白檀香各1.5g,陈皮10g。将生姜切片,枣煮熟去皮核,同姜捣烂,焙干为末,与别药搅匀。每次3g,每早服下。

  本方出自《居家必用》,有固齿香口之功。

  3.

  生地黄650g,山药茯苓人参各125g,地骨皮90g。将生地捣取汁,余药为末,用好酒7500g,煎至2250g,去渣入生地汁再煎,加白蜜500g,酥油少许,成丸如小豆大。每服酒送下30丸,日3次,渐至5次。

  本方出自《普济方》,有补益固齿之功。

  4.

  防风细辛川芎槐花、、地骨皮白芷升麻藁本、甘草各等份。上药共为细末,以揩牙甚效,大段痛动摇,每服10g,以生姜3片,黑豆50g,水1盏半,同煎至1盏,和渣服。漱口亦殊效。

  本方出自《鸡峰普济方》,有固齿洁口之功。

  5.

  云母粉500g,茯苓400g,、柏子仁人参续断桂心各350g,菊花750g,干地黄600g。

  以上方药共为细末,生天门冬9500g取汁搜药,铜器中蒸120L黍米下,米熟曝干为末,服2g,日1次;或取8ml,白蜜和捣杵,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7丸,日3次。

  本方出自《备急》,有补益固齿之功。

  6.

  石硫黄500g,猪大肠60cm。将硫黄为末,灌于肠中。烂煮3时出,去皮,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渐加。

  本方出自《医方集解》,有固齿洁牙之功。

  7.

  青盐(炒)、补骨脂(盐水炒)、山药石斛白茯苓菟丝子(酒炒)、巴戟天(去心)、杜仲(姜汁炒)各50g,肉苁蓉(酒浸)、白蒺藜(炒)各100g。

  以上方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空腹下。阴虚火旺或胃火上炎者当慎用或忌用。

  本方出自《》,有补肾牢齿之功。

  8.

  白茯苓、人参、山萸肉各200g,枸杞根150g,生地黄2500g,白蜜500g,酥少许。将前4味为末,以好酒10L,煎至3L,去渣,人、白蜜、酥,同煎至可丸即可,如小豆大。每服20丸,用温酒送下,每日3次,渐加至5服。阳虚内寒者当慎用或忌用。

  本方出自《奇效良方》,有益肾固齿之功。

  9.

  当归牛膝、生地、熟地各12g,甘草、川芎广皮白术白芍丹皮菊花各3g,炒杜仲黄芪各6g,首乌、枸杞子各24g,青盐18g。以上药煮黑豆500g,豆熟去药。每服豆20粒,每日3次。

  本方出自《增补内经拾遗方论》,有固齿明目之功。

  10.牛髓

  150g,90g,天冬膏30g,牛骨髓油60g。将牛骨髓熬炼成牛骨髓油,然后把黄精膏、地、天冬膏放入,并不停地用银匙搅拌均匀,从火上取下,待凉,,贮存备用。每日用温酒调服1匙。阳虚怕冷,食少腹泻者禁用。

  本方出自《饮膳正要》,有补益固齿之功。

  11.

  鸡舌香当归青葙子干姜石菖蒲莎草根木香青黛胡桐泪、棘刺各等份。以上共为散剂,每用绵裹1.5g,含化咽津。

  本方出自《普济方》,有洁齿固齿之功。

  12.地骨

  地骨皮、生干地黄各150g,牛膝(去苗)、覆盆子黄芪(锉)、五味子各90g,桃仁(去皮尖双仁,别研如膏)、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蒺藜子(微炒去刺)各120g。

  上为末,下桃仁,搅使相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粥饮或浆水运下亦得。

  本方出自《圣惠方》,有坚牙齿,益筋力之功。

  13.马灌酒方

  天雄(生用)l00g,蜀椒商陆根、桂心、、茵芋干姜、踯躅各50g,乌头、各5枚。

  以上方药锉碎,以绢装袋,盛酒30 L浸泡,春夏5日,秋冬7日,去渣。初服10ml,逐加至40ml。捣渣以散,酒服2g下,日3次。

  本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有固齿通络之功。

  14.

  竹叶1000g,黄芩、茯苓各150g,甘草、麦门冬大黄各100g,生姜300g,生地黄芍药各200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阴虚火旺或胃火上攻引起的牙痛、牙宣等患者当忌用。

  本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有洁齿固齿之功。

  15.秘制

  石膏栀子黄连、黄芩、当归、生地、白芍、苍术各5g,青皮4.5g,细辛藿香荆芥穗各3g,升麻2.5g,丹皮、甘草各2g。上药水煎取汁,食后缓缓含饮。

  本方出自《中药古方全集》,有洁齿固齿之功。

  16.五老还童丸

  山药、牛膝(酒浸)、远志(去心)、山萸肉、茯苓(去皮)、五倍子巴戟天(去心)、肉苁蓉(酒浸,焙)、楮实、杜仲(去粗皮,姜汁和酒炙)各200g,炒小茴香枸杞子、石菖蒲各150g,熟地250g。

  以上方药共为细粉,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70丸,空腹温酒或淡送下,日3次。

  本方出自《清太医院配方》,有补肾固齿之功。

  17.三因

  炒补骨脂、炒胡芦巴、炒茴香、炒川楝子、炒续断各150g,山药、杏仁(炒)、白茯苓、炒桃仁各100g。以上方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10g,空腹淡盐汤服下。

  本方出自《医宗金鉴》,有洁齿固齿之功。

  18.神仙训老丸

  生地黄、熟地黄、山药、肉苁蓉枸杞子各15g,川椒3g,牛膝10g(酒浸),藁本30g,何首乌60g(蒸)。上药研为细末,用酒打糊作丸,如小豆大小。晨空腹服7g。绵裹1丸噙化,芳香祛口气。

  本方出自《寿亲养老新书》,有固齿香口之功。

  19.东垣

  黄连(酒洗)、砂仁各25 g,生地、甘草各15 g,当归、木香藿香叶、升麻、兰叶各5 g。上为末,以汤浸蒸饼和丸,绿豆大。每服100~200丸,开水食后服。

  本方出自《中药古方全集》,有固齿洁牙之功。

  20.

  熟地黄240g,山药、山萸肉各120g,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90g,肉桂五味子各60g。上药共捣为细粉,炼蜜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日口服2次,每次50丸,饭前温酒送服。

  本方出自《御药院方》,有补肾固齿之功。

  21.清胃固齿丸

  山药末、牡丹皮末、黄连(酒炒为末)、当归末(酒洗)、元参末、干末各50g,黄柏(酒炒为末)、升麻各100g。

  以知母50g,山楂肉100g,煎滤汤去渣,净汁煮葛粉为糊,又用籼米一盏研烂,和葛粉同又研匀,调以上八味末为丸,如绿豆大,以水飞过,朱砂为衣,晒干。每服15g,食后送下。

  本方出自《寿世保元》,有清胃固齿之功。

  22.固齿荣颜丸

  生地黄9000g(捣绞取汁),杏仁(酒浸,去皮尖)900g,丁香、木香、人参(去芦头)、牛膝(去苗)、白茯苓、柳树皮(炙令干)、盐花各90g,栈香、沉香各30g,安息香(锉如麻子,水煮烂用之)60g,没食子诃黎勒皮各150g,胡桃仁(和杏仁同点地黄汁,研令如稀膏)、天麻油、乌麻油(点地黄汁研,以净皮捩汁)、白蜜酥各300g,白松脂(炼成者)240g,龙脑0.3g。

  以上方药,除地黄汁及脂、蜜、膏外,捣罗为末合一处,以诸药汁调和如稀膏,置于适当大小瓷瓶中,令不得满,以四面水逼之。候瓶中药沸,以柳木篦搅之,时以匙抄,量可以团丸乃止。候冷取出,以蜡纸密封,勿泄药气。每日食后含1丸,如弹子大,有津液即咽之,日3服。

  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有固齿荣颜之功。

  23.酥方

  地黄(切碎,捣取汁)适量,杏仁、麻子仁各(约为地黄量的1/10),神曲末(地黄量的1/30)。以地黄汁浸麻子仁末,研取汁,再与杏仁末研,取汁和浸神曲末7日,煮沸。用米适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