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官病多涉肝,治宜肝肺并治,注重疏导解郁
一般认为肺开窍于鼻,咽喉为肺胃之上口,多从肺调治为主。但从临床体会到,因肝病致耳鼻咽喉功能障碍者众多,如慢性咽炎、暴聋、鼻窦炎,癔病性失音等。因为肝通过经脉与五官密切相关,如《灵枢·经脉篇》说:“肝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医学心悟》说:“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皆络于耳。”治疗以疏肝解郁药配合语言疏导,屡获显效,故大力提倡身心并治。中医历来重视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提出“七情过极致病”理论,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正常的生理功能,但过度则导致疾病的发生,强烈而持续的精神刺激,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发生病变。《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此,治疗中合理的心理疏导,可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耳鼻喉科临床中,有不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预后与情志关系甚为密切。医生要善于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和颜悦色地宽慰病人,让病人解除思想顾虑,正视疾病,再辅以药物。如梅核气,多由于肝气郁结,痰气交阻于咽喉引起,咽部有异物梗阻感,病人思想负担重,尤其恐癌心理,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而思想负担不解除,病情往往不易控制,治疗时耐心解释,心理疏导,使病人放下包袱,处方中再加疏肝理气的逍遥散、养心解郁的甘麦大枣汤,能取得较好疗效。又如鼻出血,病人恐惧、烦躁、悲伤……,这些不良的情绪,常影响止血甚至加重出血,或出现反复,也应在心理疏导的同时,加上平肝之类的药物。总之,疏导解郁,身心并治,也是提高疗效的良法之一。
张重华相关章节:
- 学术观点:
- (一)五官虽是局部,治须整体调整
- (二)重视扶助正气 保护脾胃为要
- (三)五官病多涉肝,治宜肝肺并治,注重疏导解郁(当前页)
- (四)疑难病多血瘀,活血确能止血
- (五)经络意义重大,临诊不可疏忘
- 证治经验:
- (一)鼻出血
- (二)鼻渊(慢性鼻窦炎)
- (三)鼻鼽(过敏性鼻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