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节 眼睑和泪腺病
眼睑对于眼球的保护十分重要,当眼睑闭合(如眨眼)时,眼睑使泪液遍布角膜,以防止眼球干燥。眼睑也起着一种预防外伤的屏障作用,当一物体接近眼睛时,眼睑会反射性闭合。当眼察觉一物体接近眼部,或某物体接触到眼表面,或眼睫毛暴露于风沙,均可引起眼睑反射性闭合。
泪液为一种含盐的液体。泪液不断冲洗着眼表面,并保持其湿润。泪液含有抗体,有助于防止感染。泪液由位于眼球外上方的泪腺产生,泪液流经眼表面,并通过眼睑上的两个小开口(泪道)出眼。泪道开口下接鼻泪道,鼻泪道下方再开口于鼻腔。
如果泪腺产生的泪液不足,可以出现眼干痛,并可损害眼球。一种较为少见的泪液产生不足性眼病为斯耶格伦综合征(见第51节)。若泪液蒸发过多眼也会干燥,如眼睑闭合不全。
泪器概况
鼻泪道阻塞(泪道狭窄)可由以下原因引起:先天性鼻泪道发育不全、慢性鼻腔感染、严重性或反复性眼部感染,鼻部或面部骨折。鼻泪道阻塞可分为完全性阻塞和不完全性阻塞。
鼻泪道发育不全见于出生3~12周的婴儿,表现为眼泪溢流至面颊部(泪溢),多为单眼发病,少数也可累及双眼。这种鼻泪道阻塞一般不需治疗,通常可随着鼻泪道的发育成熟在半岁内自愈。通过指导患儿父母用指尖轻柔地按摩鼻泪道区,有时有助于鼻泪道阻塞更早地开通。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鼻泪道阻塞,如果伴发结膜炎,可滴用抗生素水。如果鼻泪道阻塞未见好转,则需要耳鼻喉科医生或眼科医生从眼睑内侧泪道开口插进一根小探针以探通泪道。儿童可能需要在全麻下做泪道探通,成人则只需局麻即可。如果泪道完全阻塞,则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手术治疗。
眼睑的炎症(睑炎或睑缘炎)可引起眼睑充血、增厚,也可形成鳞屑、痂壳或表层溃疡。眼睑炎症包括以下情况:眼睑和睑缘皮脂腺葡萄球菌感染,面部、头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
睑缘炎可表现为异物感,眼睑发痒,烧灼感,局部红肿,睫毛脱落。眼部可有充血、流泪、畏光。睑缘可形成痂壳,其与睑缘紧密粘连,若去除痂壳,创面多有出血。睡觉时,浓稠的分泌物可使眼睑粘着。
睑缘炎有复发趋势,较难根治。虽然睑缘炎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并影响外观,但一般危害性不大。少数睑缘炎可引起睫毛脱失,睑缘瘢痕,甚至损害角膜。
治疗一般包括保持眼部清洁,如用婴儿洗发膏清洗眼睑。有时医生会给予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或乙酰磺胺眼膏,或口服抗生素(如四环素)进行治疗。若有脂溢性皮炎,面部和头皮病灶也应予处理。
眼药水和眼膏的使用方法
患者向上看,同时头后仰,以卧位最好。如图所示用干净手指将下睑向下拉,使下睑与眼球之间形成一空隙,另一手将眼药水滴入该空隙,注意不要将眼药水直接滴于角膜上。涂眼膏时用一小棉签蘸眼膏抹入上述空隙,并眨眼数次使眼膏均匀分布。
麦粒肿(睑腺炎)由感染所致,通常为葡萄球菌感染,一般可累及睑缘或眼睑内一个或多个腺体。
本病可形成脓肿,并有穿破皮肤、释放脓液的趋势。麦粒肿可自发形成,也可由睑缘炎引起,一个人一生中可能发生1~2次麦粒肿,也有人反复发生。
麦粒肿初发期表现为局部充血,张力增高,睑缘疼痛,然后形成一个小圆形有触痛感的肿胀区,眼泪增多,畏光并有异物感。眼睑肿胀多为局限性,有时也可累及整个眼睑,后期在肿胀区中心可形成一个小黄色脓点。
虽然可采用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明显。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热敷。每天热敷数次,每次10分钟。热敷有助于麦粒肿局限和加速脓肿破溃,使脓液得以引流。
在眼睑深部腺体形成的麦粒肿(内麦粒肿),疼痛和其他症状更重。疼痛、充血、肿胀均局限在一个小区域,一般位于睑缘。因为这种麦粒肿很少自行穿破,有时需要医生切开引流脓液。内麦粒肿有复发趋势。
霰粒肿为睑缘的睑板腺开口阻塞,睑板腺增大而形成。
发病初期,霰粒肿看起来与麦粒肿有些相似,表现为眼睑肿胀、疼痛和刺激症状。然而数天后症状即消失,在眼睑内留下一个圆形、无痛性肿块,其在第一周可缓慢长大。在眼睑内面形成一红色或灰色区。
多数霰粒肿无需治疗,其可在数月。如果每天热敷数次,可能促进霰粒肿更快消退。如果6周内仍未消退,可由医生做引流手术或注射皮质类固醇。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相关章节:
- ……
- 第二十三章 眼科疾病
- 第216节 眼和视力
- 第217节 屈光不正
- 第218节 眼外伤
- 第219节 眼眶病
- 第220节 眼睑和泪腺病(当前内容)
- 第221节 结膜病
- 第222节 角膜病
- 第223节 白内障
- 第224节 葡萄膜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