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疾病诊治

  尿失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断和持续性不自主溢尿,膀胱功能受累的结果,本质上是膀胱贮尿机能障碍的表现。

  按病因分类:可分为神经原性尿失禁;梗阻性尿失禁;创伤性尿失禁;精神性尿失禁及先天性尿失禁。

  按尿流动力学分类:可分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逼尿肌反射亢进或不稳定,假性尿失禁及先天异常性尿失禁。

  按1977年国际标准分类法可分为:

  1、压力性尿失禁;

  2、急迫性尿失禁;

  3、反射性尿失禁;

  4、充盈性尿失禁。

  发病机理:下尿路的正常贮尿功能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控制下的膀胱尿道的协调活动来实现,尿失禁来自膀胱方面的原因可由于:

  1、逼尿肌反射亢进及逼尿肌不稳定

  2、逼尿肌无反射或反射低下。

  来自尿道方面的原因:

  1、尿道扩张肌障碍。

  2、尿道内机械梗阻。

  来自膀胱尿道周围的原因:解剖位置的改变,内分泌的改变,也会形成尿失禁。

  临床症状:不同病因的尿失禁表现也不一样,如前列腺手术后尿失禁,大约二周可自愈,神经源性尿失禁,有的是过胀性尿外溢,有的是自律性反射型膀胱,还有时膀胱膨胀感异常或逼尿肌反射亢进,表现不能自主的尿失禁等等。

  诊断:准确的采集病史,问病情。

  包括:

  1、排尿情况,如尿线粗细、尿量、有无尿尿急

  2、尿失禁情况:持续时间,与体位张力的关系。

  3、外伤史,手术史,有无当置过尿管。

  4、其他疾病史:如,肌障碍症等。

  体检要注意:

  1、有无尿潴留、腹部肿物及腹壁肌肉反射。

  2、背部检查有无脊柱畸形。

  3、全面神经系统检查:下肢各种深浅反射。

  4、肛门扩约肌的张力,前列腺大小等。测定残余尿。

  辅助检查:

  1、尿常规和尿培养。

  2、尿道膀胱造影,观查有无梗阻及返流。

  3、膀胱压力容积肌电图检查,对神经源性尿失禁有诊断意义。

  4、排尿时压力/尿流率测定:判断逼尿肌收缩能力和下尿路梗阻

  5、尿道压力分布测定,可估计手术后预后。

  6、膀胱尿道镜检查:排除器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