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afp)是分子量为70kd的糖蛋白。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小量由胎儿卵黄素细胞及胎儿胃肠道合成,孕后8~10周开始合成,12~15周高峰,少量通过胎盘到母血使afp升高,胎儿出生后,脐血afp=10000~50000ug/。前3~4月进行性下降,一年内降至基础水平,终生不变。正常人体内含量极微(血清<25ug/l)。afp是原发性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因此,血液中afp浓度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着特殊的临床意义。
胎儿期,母体血液中afp升高:可能系胎儿宫内死亡、遗传缺陷、神经管畸形、无脑儿、脊柱裂等情况。
幼儿时期,新生儿血液中afp升高:可能系心衰肝瘀血、胆管闭锁、肝炎等情况。
儿童期血液中afp升高:可能系肝癌、肝母细胞瘤、性腺畸胎母细胞瘤、肝炎等情况。
成人血液中afp升高:1。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细胞中合成afp的基因又重新被激活,使原来已丧失合成功能的细胞又重新开始合成afp,使患者血液中afp的含量明显增高。原发性肝癌患者有80-90%血清中afp含量明显增高,有77%afp>500ug/l;约有18%的肝癌患者afp不升高,究其原因,可能系此类癌肿肝细胞分化程度接近正常或变性坏死程度严重,癌组织中结缔组织成分过多,以致合成afp量较低所致。2。生殖腺胚胎性肿瘤患者血清中afp含量增高,如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3。其它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胆管癌等afp含量也可升高;㈣病毒性肝炎、患者afp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随着病情好转逐渐下降;㈤妇女妊娠三个月后血清中afp含量开始增高,7-8个月时达到高峰,但一般在400ug/l以下,分娩后三周恢复正常。
1.先兆,afp下降。
2.妊娠15周以上afp<10ug/l,胎儿死亡。
3.绒癌afp不升高。
4.高危妊娠、母亲和胎儿血型不符合、羊水栓塞、开放性神经管畸形、无脑儿、胎儿窒息、双胎、多胎等afp升高。
原发性肝癌患者对于甲胎蛋白检测意义重大,以上已经介绍的十分清楚了,对于甲胎蛋白的检测可以更准确的判断病情,有利于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