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大腸癌經驗探析
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香港的第二位常見癌症,據2008年統計,與居首位的肺癌發病率僅相差2.9%。自1999年起至2008年這十年間,大腸癌的發病率上升12.4%。男女發生的比例為1.3:1,平均每21位男性當中便有1位罹患惡疾。大腸癌在香港愈來愈普遍,其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並以男性患者為多,而在美國無論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癌症的第三位。
大腸癌患者一經確診,大概有2/3的患者可行手術切除根治,其餘則根據病情選用毒副反應和副作用較大的化療、電療或標靶等治療。即使如此,術後的患者仍然有至少30%-50%的患者會有癌腫復發、轉移機會的發生,並因此而死亡。其中約1/3發生肝臟轉移,多數於施行手術切除術後的2年內發生,並為大腸癌患者轉移復發的主要死亡原因。由於體檢實際上不能診察出早期的肝、肺或脗合口轉移、復發,而且只有60%的復發病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會升高。
因此,大腸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對肝轉移的預防及減輕放化療的毒副反應和副作用均是提高療效的關鍵點。
近20年來,中醫中藥和中西醫結合防治大腸癌的探討,無論在臨床或實驗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大腸癌發生、復發和轉移仍然是腫瘤基礎和臨床面對的主要問題,如何把中醫和西醫結合、傳統與現代治療結合、局部與整體結合,對腫瘤患者進行綜合治療,互補不足,需要中西醫在基礎和臨床上共同努力。西醫對治療大腸癌確實有著針對性強、近期療效顯著的優點,但因常伴有明顯的毒副反應和副作用,且緩解期短,生存質量差,尤其對於晚期患者更缺乏有效的具體化治療方案,而中醫藥的整體觀念著重機體全身狀態的調節,通過辨證論治、扶正祛邪、治未病的思想下指導治療,可有效抑癌殺癌,同時增強大腸癌患者機體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改善生存質量,並預防復發和轉移。本文舉香砂六君湯合芩連湯化裁有效治療大腸癌一例,從中探析其用藥經驗,治療特點和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