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妊娠恶阻
妊娠早期,约受孕四周之后,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厌食,或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若仅见轻微的厌食、择食、呕恶、嗜酸,而不阻碍进食者,不作病论,一般妊娠四周内自行消失。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因妊娠之后,血不足而气有余,气血不调,冲气上逆,胃气失于和降所致。常见的有脾胃虚弱、痰滞中焦、肝郁犯脾和气阴两伤四种。
一、脾胃虚弱 脾胃素虚,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发而为病。
二、痰滞中焦 平素痰盛,或脾阳素弱,水湿不运,痰浊内聚,冲气挟痰浊上逆,胃失和降,发而为病。
三、肝郁犯胃 素性肝旺,或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发而为病;或肝郁化火,郁火上炎,肝胃失和,发而为病。
四、气阴两伤 恶阻日剧,呕吐频作,水食不入,气耗津伤,精血无源,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由于本病的主要病机在于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故治法上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大法,对于气阴两伤之证,当急以益气生津之法,并结合西医治疗。
「主证」 妊娠之后呕吐酸水或苦水,头眩不食,伴见一组肝气郁滞⑼之症。
「病机」 木郁克土,肝胃失和。
「治法」 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 竹茹(《王渭川妇科治疗经验》)加减。
竹茹 麦冬 砂仁 藿香 茯苓 白芍 公丁香 丝瓜络 甘草 白术 苏叶 乌梅
另用伏龙肝60克煎汤代水熬药。
方中竹茹、公丁香、伏龙肝降逆止呕;砂仁、藿香、苏叶和胃降逆;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和胃;乌梅、白芍、丝瓜络平肝抑肝;麦冬养胃生津。
若见烦渴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者,此为郁火上炎之象,酌加黄连、栀子以清热降逆。若见满腹作疼,饮水入即吐,此为冲气上逆之重症,治宜平冲安胃,方易(《医学衷中参西录》)。
上药煎取清汁一大碗,调入蜂蜜60克,徐徐饮下,一次只饮一口,半日服尽。若服后吐仍未止或其大便燥结者,去赤石脂加生赭石30克;若嫌青黛微有药味者,亦可但用半夏、赭石。
《女科宝鉴》相关章节:
- ……
- 第五节 经行吐衄
- 第六节 月经伴随诸证
- 第七节 绝经前后诸证
- 第四章 带下病
- 第五章 妊娠病
- 第一节 妊娠恶阻(当前内容)
- 第二节 妊娠心烦
- 第三节 妊娠气逆
- 第四节 妊娠咳嗽
- 第五节 妊娠失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