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治疗方法
中成药携带、服用方便,临床可根据病情选用。
①丹参酮:中药丹参根的乙醚提取物,其中含有10种成,亦称总丹参酮。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凉血消痈,清心安神的功效。治痤疮取其凉血消痈的作用,可用于各型痤疮的治疗,以脓疱型疗效较佳。有片剂和胶囊可供选用。另外,有人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4ml。
②:由当归和苦参组成,两者各等份,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具有清热凉血,散风祛湿的功效,主要用于湿热上蒸型痤疮。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③清热暗疮片:由金银花、蒲公英、山豆根、大黄、栀、人工牛黄和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瘀,泻火通腑之功效,可用于各型痤疮,尤其是囊肿性及感染性青春痘。成人每次口服2-4片,每日3次,儿童酌减,孕妇慎用。
④金花消痤丸:由栀子、金银花、黄芩、大黄、、桔梗、薄荷、黄柏、甘草等组成。功效是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湿热上蒸之青春痘。用法:每次口服4g,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另有梔子,其功能是泻热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湿热上蒸引起的青春痘。用法:每次口服6g,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复方珍珠暗疮片:由珍珠粉、金银花、蒲公英、黄芩、猪胆汁、羚羊角粉、水牛角浓缩粉、黄柏、木通、大黄、北沙,参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通脉之功效。用于青春痘证属湿热上蒸者。用法:每次口服1. 2g(每片0.3g),每日3次。服药期间忌食油腻及辛辣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
⑥:由连翘、防风、白芷、黄连、苦参、薄荷、当归、荆芥穗、、甘草、黄芩、赤芍、地丁、大黄、金银花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热毒型青春痘。此外,小、、牛黄解毒片、清解片等均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都可用于中医辨证属于热毒型青春痘的治疗。
⑦皮肤病血毒丸:由连翘、紫草、紫荆皮、赤芍、蝉蜕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祛风止痒的功效,用于血热风燥证的多种皮肤病的治疗。此药也可用于青春痘的治疗。用法:每次口服20粒(每100粒重18g),每日2-3次。
⑧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由中药白花蛇舌草制成的注射剂,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及抗肿瘤的作用,可用于青春痘特另1l是囊肿型青春痘以及痈肿、疔疮等的治疗。常用剂量是每次肌注2—4ml,每日1-2次。
⑨大黄廑:由大黄、土鳖虫、水蛭、桃仁、蛴螬、虻虫、干漆、苦杏仁、黄芩、生地黄、白芍和甘草组成。功效是破血化瘀,通络散结,用于囊肿性或硬结性痤疮。用法:成人次口服3g,每日3次,7岁以上儿童服1/2量。本品药力较猛,孕妇禁服,血虚闭经者不宜使用。
⑩散结灵:由草乌、木鳖子仁、五灵脂、白胶香、地龙、当归、石菖蒲、乳香、没药、京墨组成,具有温通经络,结之功效,可用于寒凝血瘀证之青春痘的治疗。有片剂和胶囊剂,片剂每片重0. 25g,每次服用1g,每日2次;胶囊每粒0. 2g,每次服用0.4-0.8g,每日2-3次。
11 清火栀麦胶囊:由栀子、黄芩、麦冬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毒内盛者。每次2粒,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12 逍遥丸:由当归、白芍、柴胡、白术等组成,具有疏肝健脾的功效,主治肝郁脾虚诸症,用于痤疮,辨证属肝气郁结者。每次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13 血府逐瘀胶囊:由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组成,用于痤疮证属气滞血瘀者。每次2粒,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或血府逐瘀片,每次6片,每日2次口服。
14 :主要由益母草组成,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诸症,用于女性痤疮与月经周期有关者。
15 :由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等组成,具有清泻肝火的功效,用于肝火上炎及湿热下注诸症,治疗痤疮属于肝胆湿热者。
16 功劳去火片:由功劳叶、栀子、黄芩、黄柏等组成,具有泻火清热解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