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治疗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其特点是: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边界清楚。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治疗】

  以凉血清热、解毒化瘀为基本治法。

  1.内治

  (1)风热毒蕴证

  证候:发于头面部,皮肤掀红灼热,肿胀疼痛,甚至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芒硝以泻下通腑。

  (2)湿热毒蕴证

  证候: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蓖皮肤坏死;可伴轻度发热,胃纳不香;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反复发作,可形成象皮腿。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合革蘚加减。肿胀甚或形成象皮腿者,加苡米、防己、、丝瓜络鸡血藤以利湿通络。

  (3)胎火蕴毒证

  证候:发生于新生儿,多见于臀部,局部红肿灼热,常呈游走性,或伴壮热烦躁,甚则神昏谵语、恶心呕吐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合加减。

  (4)气血两燔证

  证候:红斑迅速蔓延,肿胀灼痛,按之明显;伴有壮热,神昏谵语,呼吸急促,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气血两清。

  方药:加减。

  2.外治法

  (1)外敷法:用或冷开水或调敷;或用新鲜野菊花叶、鲜地丁全草、鲜蒲公英等捣烂外敷。皮肤坏死者,若有积脓,可在坏死部位切一二个小口,以引流排脓,并掺、膏盖贴。

  (2)砭镰法:下肢复发性丹毒,患部消毒后,用七星针或三棱针叩刺患部皮肤,放血泄毒。禁止用于头面丹毒、新生儿丹毒。

  3.其他疗法

  (])用磺胺类、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内服,并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后仍然继续用3-5天,以免丹毒复发;各种抗生素软膏外敷。

  (2)针灸治疗:选取阴陵泉、足三里、血海、行间、三阴交等,每天1次或隔日1次。适用于下肢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