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疣
【症状】
初起为针头至豌豆大园形或多角形疣状物,质略硬、高于皮面,呈污褐色,顶端呈刺状,周围无炎症,初为单发,也可自身接种而增多,一般无自觉症状,碰撞易出血。好发于手背、手指、足缘等处。
如皮损发生于甲周围者,称甲周疣。向甲下蔓延使甲掀起,影响甲的生长,易使甲裂开疼痛,称甲下疣。有的疣柔软,呈丝状突起,正常皮色,无自觉症状,多见于颈、眼睑、称丝状疣、还有的参差不齐多个指状突起,基底柔软、尖端为角质样,数目多少不定,无自觉症状,好发于头皮、面部称指状疣。
【诊断】
根据其疣特点,及部位,无自觉症状及无炎症,可以论断。
【治疗】
(一)在局麻下用刮匙疣刮除。
(二)Co2激光或高频电力,将疣烧灼掉;
(三)化学剥脱剂如五妙外用。
主要侵犯青少年,故称青年扁平疣。
【症状】
本病好发于颜面、双手背、为针头大至米粒大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浅褐或正常皮色,数目多少不定,密集或散在分布,由于搔抓可沿抓痕排列成串珠状,自觉轻微瘙痒。慢性经过,有时可自愈也可复发,愈后不留疤痕。
【诊断】
根据好发部位及皮损特点易于诊断。
【治疗】
(一)内服病毒灵0.2g,一日三次。
(二)左旋咪唑,50mg,一日三次,每周中连服三次,隔11天再进行一次;
(三)聚肌胞注射液,2ml,肌肉注射,一日三次,或维生素B12,100~500ug肌肉注射,一日三次。
(四)擦皮术:用药物涂患处,再用擦皮机在皮损处磨擦,一日三次,五次为一疗程。
(五)中医【治疗】
治疣汤(桃仁、红花、熟地、归尾、赤芍、各9g,川芎、白术、首乌、甘草各6g,板兰根、夏枯草各15g ,每日一剂,6~8剂一疗程)。
【病因】
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可通过性行为传染至对方,故系性传播性疾病之一,发病率仅于淋病占第二位,为门疹常见病之一。年平均增长率为136.32%.
【症状】
好发于外生殖器、肛门附近皮肤粘膜湿润处。如男性龟头、包皮内板、女性外阴、宫颈、阴道、尿道口等,在包皮过长或白带多者更易促使发病,初为粟粒大淡红色赘生物,后渐增大,数目增多,柔软,可呈乳头状,蕈状、菜花状突起,大的疣易继发感染、糜烂、化脓、出血、恶臭味,自觉瘙痒或疼痛,妇女在妊娠期增长更快,可能与女性激素增多有关,生殖器的疣少数可转变成鳞状细胞癌、原位癌等。
【鉴别诊断】
女性假性湿疣-本病常易误诊为尖锐湿疣,诊断时宜慎重。此病为一良性乳头瘤病,不属于性传播疾病,无传染性,在20~30岁妇女的小阴唇内侧见多数1-2mm光滑丘疹,群集但不互相融合,似鱼子状或小息肉状,有时痒,可能由于生理变异或阴道白色念珠菌致使白带增多刺激所致。本病不须治疗。
【治疗】
目前治疗方法甚多,常用的归纳如下:
(一)足叶草脂外用:此系国外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但因价格贵,破坏性大,有毒性,故国外未大范围应用。
(二)高能治疗:国内常用的有冷冻疗法、Co2激光,高频刀等,但如组织破坏不足易复发,但破坏过度又形成溃疡疤痕。操作时宜小心。
(三)手术:局麻下用利匙刮除疣组织。
(四)腐蚀剂外用:30~50%三氯醋酸、五妙水仙膏等。
(五)抗癌药。
1、5~氟脲嘧啶制成5%霜剂或软膏。
2、2.5%5~氟脲嘧啶注射液局部注射。
3、平阳霉素:10mg溶于1%普鲁卡因2ml中局部注射。
(六)抗病毒药:5%酞丁胺霜,0.25%疱疹净软膏外用。
(七)免疫疗法:干扰素局部注射或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