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的干燥根。
『常用名』牙党、银党。
『产地』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
『采收季节』清明后采挖。
『炮制方法』鲜品:当时洗净泥沙,刮去表皮,放蒸笼内蒸上汽1小时,取出摊晾后,切成1分厚横片。干品:冬季用热水浸半小时,春、夏、秋季用温水浸20分钟,捞入筐内,上盖湿布,闷润1~2天取出切成1分厚横片。晒干或烘干。
『用量』6~12克。
『贮存』装入缸内或木箱内加盖,防潮及虫蛀。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常用名』野槐、苦骨。
『产地』我国各省均产。
『采收季节』冬季采挖。
『炮制方法』鲜品:当时洗净泥沙,滤去水分,切成2分厚横片。干品:洗净,投入缸内,冬春季用热水浸泡1~2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小时,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润透,切成2分厚横片,晒干或烘干。
『用量』9~15克。
『贮存』装缸内或木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产地』河南、湖北、四川、山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分至霜降前采挖。
『炮制方法』冬春季用温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20分钟,揉洗去泥沙,捞放筐内,复盖湿布,次日取出切1分厚横片,晒干或烘干。若取其滋阴补肾,则用蒸法,将生地按上法洗净,放蒸笼或砂锅内,用文武火蒸12小时,经常翻动,每斤药用酒2两,砂仁末3克,慢慢酒入药内,蒸透取出,晒至七成干,并将锅内余汁浓缩状,拌入药内,装入钵中,复蒸一次,取出晒至七成干,切成1分厚横片晒干。制熟地,最好选择伏天,趁伏日晒干的成品油润而不粘手,亦不透纸,其他季节加工则不能收汗,因而粘手透纸。若取其止血,则炒炭用,将药片投入铜锅或砂锅内,炒至鼓泡变乌黑色为度。生地炭炒法同上。
『用量』15~30克。
『贮存』装缸内或箱子加盖,防潮、防虫蛀。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的干燥根。
『产地』甘肃、四川。
『采收季节』霜降后采挖。
『炮制方法』将当归装入麻袋内,撞去灰尘,取出后用冷水洗当归上半身,投入缸内,加盖湿布,每天翻动,如有硬结选出,喷水再润,全部润透,取出切片或刨2厘厚片,撒入簸箕内,上盖白纸按平晒干。在二、四、八月间天气回潮,将当归放入潮湿地上,经常翻动,使其回潮均匀,取出刷去灰尘,切片或刨2厘厚片,晒法同上。若取其止血,则炒炭,将锅烧热,投入药片炒至微黑色,取出放地下摊冷。若取其瘀,则用酒炒,每斤药片用酒2两,撒入药内拌匀,稍润片刻、投入锅内炒至微黄色。若取其健脾止泻,则用土炒,每斤药片用黄土粉4两,投入锅内炒热,再将药片放锅内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土,摊冷收藏。
『用量』12~18克。
『贮存』装缸内或木箱内按紧,加盖防潮及走油。4~8月是生虫季节,应放硫磺箱内保存。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常用名』象贝、大贝、元宝贝。
『产地』浙江东阳、义乌等地。
『采收季节』夏季5月前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冬春用温水浸6~8小时,夏秋用冷水浸3~4小时,捞入筛内,滤干水分,放缸内每天翻动润透取出,防止变色,切1分厚片晒干。
『用量』6~18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虫防潮。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的干燥磷茎。
『常用名』伊贝。
『产地』新疆。
『采收季节』秋冬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晒干,配方时打碎用。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或缸内,加盖。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山奈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沙姜、三大。
『产地』广东、广西、台湾等地。采收季节,冬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筛去灰土,晒干,备用,不宜水洗。用量3—6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及虫蛀,保香味。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干燥根。
『常用名』怀芪、口芪、箭芪、布斗、正小皮、冲正、寸芪、红兰芪等。
『产地』内蒙、山西、四川、甘肃、陕西。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春冬季用温水抢洗,夏秋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加盖湿布,润透取出切半分厚斜片,烘干。也可用微火烤软切片,2、4、8月天气回潮,取其本身回潮切片。若取补中,则用蜜炙,每斤药用蜜4两,投入锅内炼开,再下药片用文火拌炒,至金黄色,摊冷以疏散不粘手为佳。若取其和中健胃,则用米炒,每斤药用米3两,将锅烧热,米药同炒,至焦黄色为度。亦可用酒炒法,随炒随加入酒,呈淡黄色,酒炒达表补虚。
『用量』9~18克。
『贮存』装石灰箱或炕箱内保存,蜜炙放瓷坛内装。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及根茎。
『常用名』庄黄、绵纹、香结、生军、熟军。
『产地』青海、甘肃、四川、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立冬前后采挖。
『炮制方法』先将灰尘洗净,放木桶或盆内,每斤原药用清水4~6两浸润,分二次下,经常上下翻动,如有硬者,再洒上水,润透取出,切直片2厘厚晾干,不宜曝晒。若取其降低寒性,则用酒渍法,每斤原药用酒3两,制法同上。若取其走行小肠膀胱及湿热隆闭,则用蒸法,每斤药用酒3两,酒入药内渍润,每天翻动,待酒吸干取出,放蒸笼内用武火蒸4小时,熄灭、闷12小时,取出晾干,然后将锅内的水浓缩,拌入大黄内吸尽,取出切片晾干。也可用酒炒法,每斤药片用3两,酒入药内润片刻,投入锅内拌炒至焦黄色,此法清热利小便。还有用醋制大黄,制法同上。大黄炭,取生大黄片置锅内,武火炒至表面呈炭黑色:内心棕黄色为度。用作止泻2~3克较好,剂量不宜大。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闭盖,防霉及虫蛀。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柔枝槐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豆根、广豆根。
『产地』广东、广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夏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春冬季用热水浸2~3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2小时,捞入筛内,上盖湿布,润透取出,切斜片半分厚,晒干。配方时供口含用,亦可研末冲服。
『用量』3~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常用名』法半夏、法夏。
『产地』湖北、四川、安徽、江西、河南等地。
『采收季节』4月采挖。
『炮制方法』春夏秋季一般不制半夏,到立冬后,才开始制半夏。制法:取生半夏10斤,筛去灰沙,倒入缸内,用清水浸泡,每日换水,漂至24天,捞入筐内,滤干水份,投入缸内,加石灰粉五斤用木棍和匀,浸1夜,倒入箩筐放河水内洗净石灰,滤干水份,倒入缸内,再用皂角120克(用火煨过),生姜150克(切片),甘草150克,放锅内同煎,取出摊冷,倒入缸内,加清水适量,漂2天,取出晒干。春夏秋漂制法,时间应为10~15天,根据气候而定,漂法同上。另外,也可制半夏片,取漂半夏放入锅内,每斤加明矾粉5克同煮,内无白心即可,取出晒至半干,放入缸内,润透取出,刨片晒干。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炮制方法』取生半夏10斤,用清水浸泡,春冬季浸9天,夏秋季浸7天,每天换水按期取出,放入锅内,用温水煮2小时,取出再换水,煮2小时,捞起放锅内,再加生姜1斤3两,打碎和半夏同煮,加水平药面,煮干取出,去生姜,晒干。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灰。
『炮制方法』取生半夏10斤,照上法浸泡,按时取出,投入缸内,再用明矾1斤,化水浸泡,冬春7天,夏秋季5天,每天翻动,到期捞起,又用清水浸泡,冬春7天,夏秋5天,每天换水,到期捞起。放铜锅内加生姜1斤4两切片,同煮2小时,捞入筐内,再放蒸笼内蒸2小时取出,放通风处,吹至七八成干,放缸内1~2天,润透取出刨薄片,晒干。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灰。
『炮制方法』将制好半夏,露3夜,晒干,每斤药用清盐10克化水,洒入药内拌匀,吸尽后晒干。
『炮制方法』取生半夏10斤,去杂质,筛去灰沙,碾粉,通过80目筛下细粉,放入缸内,用生姜5斤洗净榨汁,洒入粉内拌匀,用麻袋盖好,使其发泡。另外取法半夏10斤,研细粉80目筛,加灰面粉10斤,混合拌匀。取发泡的生半夏放在案板上,再加入半夏、灰面粉,加水揉合成软面程度,压至3分厚,再切5分见方丁块,放入簸箕内,上盖麻袋,使其发酵成曲为止,取出晒干或烘干。也可用麦麸炒法,每斤用麦麸3两,待锅烧热,撒入麦麸,冒烟时投药入锅内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备用。
『用量』6~12克。
『贮存』装白铁箱内加盖,防潮。
『常用名』制附片、乌附片、附块。
『产地』四川、陕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取天雄(盐)用水洗净灰盐,倒入缸内,用清水漂,春冬季5天,夏秋季3天,每天换水2次,按时捞起滤干水,用磁盘刮去黑皮,随刮随泡,刮完后,用清水再漂,春冬2~4天,夏秋1~2天,每天换水,到期取出,切一分厚直片。每百斤药用甘草5斤煎水摊冷,倒入缸内,浸1~2天捞起,再用生姜25斤,洗净切成1分厚片,入蒸笼内,一层生姜片一层附片,用武火蒸3小时,取出摊开,立即摊冷后,拣去生姜。又将药片倒入铁丝网内,放在炕箱内,用暗火烘干,以防起泡。如产地已加工的,不再加工,本品不能晒,晒后易碎。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常用名』独角莲、禹白附。
『产地』河南禹县。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制法有二:①将原药筛去灰尘,倒入缸内,用清水浸泡20天,每天换水1次,到期取出,滤干水分,再放缸内,每5斤药用筛好石灰粉1斤,撒入缸内拌匀,浸1夜,次日取出洗净石灰粉,再放缸内,加生姜半斤,皂角120克(煨过),甘草120克共煎水摊冷,放缸内漂2天2夜捞起,再用生姜半斤,甘草120克,放锅内与白附同煮2小时,至无白心捞起,晾至七成干,又放缸内润2夜,润透取出刨成1厘厚薄片晒干。②取原药10斤洗净,投入缸内,用清水漂,冬春季7天,夏秋季5天,每天换水,到期捞起,滤干水份,再放缸内,加明矾一斤化水,拌匀,冬春季7天,夏秋季5天,不换水,但须翻动,到期捞起,放入锅内,先用清水,以武火煮2小时,然后换水加生姜片1斤,再用清水煮2小时,取出放蒸笼或甑内蒸2小时,至无白心取出,摊放通风处晾至七成干,放缸内润,春冬季4天,夏秋季2天,润透取出切片1厘厚,晾干。
『用量』3~6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
『常用名』南星、制南星、虎掌。
『产地』四川、河南、湖北。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①取生南星10斤,投入缸内,加水浸漂24天,每天换水,到期取出,滤干水份再放缸内,加石灰粉2斤,撒入药内拌匀,浸1夜、捞入盆内,另用清水洗净石灰仍放缸内,用生姜片1斤,甘草1斤,皂角半斤(煨过),煎水摊冷,倒入缸内漂2日2夜捞起滤干水份,放入缸内,再用生姜120克,甘草半斤,皂角120克(煨过),与药同煮2小时,捞入簸箕内,晒至半干,再放缸内闷润,每日翻动润透取出刨片,或切片2厘厚,晒干。②取原药洗净,放入缸内漂,冬春季7天,夏秋季5天,每天换水,按期取出,再放缸内,每10斤药加明矾1斤化水,浸泡2天,再捞起,放锅内先用清水以武火煮2小时,捞起换水,加入生姜片1斤,再煮2小时取出,放蒸笼内蒸2小时,至无白心取出,摊放通风处,晾至七成干,再放入缸内浸润,冬春4天,夏秋2天,至润透取出刨片晒干。
『用量』3~6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炮制方法』该药应在秋天后制备。用生天南星10斤,配鲜生姜、明矾各1.5斤,放缸内用清水浸泡15~30天,大小个分缸各泡,因气候、水温在冬天浸的时间长点,秋天浸的时间短点,3~5天翻缸一次,然后除去水及杂质,将南星摊在簸箕内晒干或烘干,研粉,100目筛备用。用南星粉10斤,加胆汁(猪、牛、羊胆汁均可,但提过胆红素和掺水胆汁绝不能用)3斤和匀成膏状,用蒸笼蒸40分钟,然后晒干或烘干,再研成粉过100目筛,加胆汁和成膏,蒸、晒、制粉,如此反复三次,制成丸、片、条、块均可。或取制南星研粉,加入净胆汁及适量清水、拌匀,置蒸笼内,加热蒸约1小时至透,取出,放凉,制成小块,干燥。若取其增强化痰、可加入川贝母粉(每10斤南星粉加贝母粉半斤或甘草粉半斤)拌入药内和匀,蒸热制块备用。
『用量』1~6克。
『贮存』装瓷缸内或用纸包放烘箱内保存,防潮,防虫。
『来源』本品为天南科星植物千年健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一包针。
『产地』广西、越南。
『采收季节』四季采挖。
『炮制方法』洗净灰尘,春冬用热水浸2小时,夏秋用温水浸1小时,捞入筛内,加盖湿布,润透取出,切2厘厚斜片,晒干。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闭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干燥根。
『产地』杭洲、四川、河南、安徽等地。
『采收季节』秋末冬初采挖。
『炮制方法』洗净灰尘,春冬季用温水浸4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2小时,捞起滤干水份,放缸内,加盖湿布,每天翻动,润透取出,切片或刨1厘厚横片晒干或阴干。若取其行气,则用麦麸酒炒,每斤药片用酒2两洒入药片内,稍润片刻,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冒烟时投入药片,拌炒至深黄色取出,筛去麦麸。若取其入肝止痛,则用醋炒,每斤药片用醋2两,洒入药内拌匀,稍润片刻,将锅烧热,洒入麦麸,冒烟时投下药片,拌炒至黄色为度。另外取其健脾和胃,即用土炒和清炒法。
『用量』9~15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干燥根及茎基。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季节』夏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除去残茎及杂质,用清水洗净,干燥或晾半干,切段,干燥。
『用量』30~40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的干燥块根。
『产地』南方各省均产。
『采收季节』春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春季用温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捞入筐内,复盖湿布,润透取出,切直片2厘厚,晒干或烘干。
『用量』3~6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产地』南方各省均产。
『采收季节』春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春冬季用温水抢洗,夏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复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半分厚横片晒干。
『用量』9~15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茄干燥根及茎。
『产地』各地均产。
『采收季节』秋末采挖。
『炮制方法』先洗去泥沙,春冬季用热水浸1~2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小时,捞入筛内,盖上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厘厚斜片,晒干。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藜芦的干燥根。
『产地』江苏、四川、陕西、湖北。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横切3分长,放米泔水中漂1天,捞起晒干。依此法制可降低毒性。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金毛狗、毛犬、扶筋。
『产地』浙江、湖南、江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刮去毛洗净,冬春季用温水浸20分钟,夏秋季用冷水浸10分钟,捞入筐内,润1夜取出,切成方块晒干。若取其补肝肾,则用砂炒,以膨胀为度。若取其强筋骨,每斤药片用白酒2两,撒入药片内润透,后移蒸笼内蒸3小时,取出晒干。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的干燥根。
『常用名』香独、玉活、大活。
『产地』四川、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冬季用温水浸20分钟,春、夏、秋季用冷水浸10分钟,投入筐内润1夜取出,切成半分厚横片,晒干。
『用量』6~9克。
『贮存』装入缸内或铁箱内加盖,防潮,防虫蛀。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常用名』粉葛、甘葛。
『产地』江西、湖北、四川、湖南、广西等。
『采收季节』夏秋两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净,冬春季用热水浸2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小时,捞起滤干水份,放入缸内加盖润透取出,切成2分厚方块,晒干。若使药性温和,则用米汤汁炒,每斤药片用米汤汁4两,撒入药内拌匀,吸净后,投入锅内炒干,至深黄色或棕褐色为度。也可用麦麸炒法。
『用量』3~9克。
『贮存』装木箱内盖好,防潮及虫蛀。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安徽、湖北、河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芦头,用清水洗去泥沙,后再用清水洗1次,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半分厚横片,晒干或烘干。若取其增强润肺功能,则用蜜炙,每斤药片用蜜2两,倒入锅内炼开,再投入药片,不断翻动,炙至黄色,疏散不粘手为佳。
『用量』6~9克。
『贮存』装铁箱内加盖,蜜炙装瓷缸内防潮。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产地』湖北、安徽、江西等地。
『采收季节』8~11月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春用热水浸2~3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2小时,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每天翻动,润1~2天取出,切片或刨片半分厚。也可研粉备用。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产地』江苏、湖北、河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剪去叶苗,冬春用温水洗,夏秋用冷水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1分厚园片,晒干或烘干。
『用量』6~18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及虫蛀。
『来源』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常用名』银胡。
『产地』宁夏、内蒙、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两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冬季用温水抢洗,春夏秋三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半分厚斜片,晒干。若取其养阴,则用鳖血炒,制法与柴胡同。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江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清除杂质,洗净,冬春季用温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20分钟,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3分长横片晒干。若取其止血,则炒炭,将药片投入锅内,炒至外表黑色。
『用量』6~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的干燥根茎及根。
『常用名』活血莲、野黄芩。
『产地』南方各省均产。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鲜根洗净泥土,切成半分厚斜片。干品,洗净、投入缸内浸2~3天,捞入筐内,滤干水份,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片晒干、规格同上。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常用名』参
『产地』湖南、湖北、江苏、江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季用温水浸20分钟,春、夏、秋用冷水浸10分钟,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1分厚横片,晒干。
『用量』6~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中药炮制》相关章节:
- ……
- 第三章 炮制的作用
- 第四章 炮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第五章 药物的贮存
- 第六章 炮制的分类方法
- 各论
- 第七章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当前内容)
- 第七章 植物类·全草类
- 第七章 植物类·叶类
- 第七章 植物类·花类
- 第七章 植物类·果核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