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门(丹药)
一 银芽,二 金芽,非寻常伏火朱砂之比。赵彦正有序,言多不录。
白(六两) 地骨皮 川椒 枸杞子 石苇 细辛 天茄子(各三两)
上并不事治,杵罗为细末。用瓷盒子一枚,须是径三寸,围九寸,高四寸,并用大寸。先将然后将颗块朱砂五两,或七两,或十两,蜜拌令匀,药末周遭实筑,至盒子口,可留一分,更铺以椒一分固合口缝,钱线十字系定盒子。用纸筋和胶泥,大率不裂也。固齐盒子周遭,可浓一指半,阴干,平地醋拌灰滚定周回抱了泥盒。又周遭立倚炭二十斤并熟炭一斤令渐渐生着,至半日通着,直至来日冷,打开盒子,取出丹砂,其形块大小轻重都不变,但色紫耳。再用蜜拌如前,三 成丹,共六十斤炭。此法奇妙!炼时忌鸡犬、妇人、孝子见。昆仑纸多上墨尤佳!
李元方传。
焰硝(二两细研) 白矾(三两细研) 寒水石(四两细研) 块子砒霜(一两细研)
上用烧药罐子一个,盛得十两药。先以火炙,以生姜汁涂数遍,炙干。先用砒末,在罐子底按实,次下焰硝末按实,次下白矾末按实,次下寒水石末盖头,填满罐子,
上用圆瓦儿盖合口,坐在地上。簇炭五斤发顶火 ,烟尽为度。去火,候冷取药,砒最在底,刮令净尽,研极细,砒别研尤好。次入纯白石脂一两,只用好白 土亦得,同研细如粉,滴水和成剂,于手心内,以数人转手,丸如梧桐子大。先阴干,或晒,或焙,令十分干。再入新坩埚子内,用圆瓦儿盖合口,坐在砖上。簇炭三斤,一 通红为度,用铃铃坩埚子,倾丹入一浓磁盘内,如玉霜白。每服一、二粒。空心,用冷水吞下,以干物压之。忌温热物。少时有孕不可服此药。如无药罐,只用炼得五十两银坩埚子两个,分药作两处,按实烧亦可。此药大治虚寒,壮脾胃,进饮食,有大效。寒水石南人谓之软石膏。
钱观文方。
透明硫黄(一斤) 轻粉(一两)
上先将硫黄研令极细,于一斤之内取研细硫黄一两,与轻粉一两合和,研一时辰许,别顿一处。先用真蚌粉一十斤,于一片新瓦上实填瓦口令平。次用银盂子一枚,可盛硫黄末一斤以上者,顿瓦中心,四边用蚌粉紧拥作池子,极要实,然后轻手脱去盂子,将十五两研细硫黄末用一大匙抄入池子内,次入合和轻粉硫黄末二两,铺盖顶上,以匙捺令小实。用熟火五斤,就瓦四边 之,候硫黄成汁透底造化,硫黄、轻粉二气融和,用细蚌粉一大盂,猛罨药池之上丸,如梧桐子大。治男子妇人一切虚危固冷,肠滑不禁,腹内缠疼,泻注不已,手足厥逆;饮食生冷,吐泻不止;兼治妇人、室女赤白带下,面黄萎瘦。补暖丹田,壮元阳。每服七粒,或十粒
补益真元。治诸虚不足,上盛下虚,喘急泄泻,手足厥逆,小腹结痛,翻胃呕吐,食不腐化,白浊梦遗,便多盗汗,恍惚虚惊,耳鸣目眩,久痢赤白,肠风痔漏;妇人诸疾,经候不匀,带下崩中,子宫虚冷,久无胎孕。此丹温平不僭,常服镇养心气,滋补精神,轻身延年,活血驻颜。
代赭石(一斤) 禹粮石(四两) 石中黄(二两) 赤石脂(五两一分)
上四味各研为细末,再称数足,同入罗三、两遍,再匀研细腻,旋旋抄二、三匙,入盏中,如梧桐子大,急手丸毕,再丸入盘,以光实无皱裂为度。赤石脂性硬,故须旋旋丸围聚木炭,以多为佳,自顶放熟火,令慢慢烧,下不得用扇,直至火与药通红,自冷方取出。
入峡州教授王执中刊一书,名《既效方》云∶治疗极多,治疟尤神效。其方代赭石一斤,余粮石减半,赤石脂、石中黄各四两,同研,滴水丸如梧桐子大。三斤炭 尽为度,每服三、五粒,空心冷盐水下。
又有,亦治疟,代赭八两,火 醋淬七次,禹余粮六两,火 醋淬七次,赤石脂四两研,石中黄二两研,上滴水丸如梧桐子大,阴干三、四日,于银器中滚,令光滑,用瓷罐每服三、五粒,空心温送下。治状与此方略同。
《是斋百一选方》相关章节:
- ……
- 《曝书亭集》所载《百一选方》跋
- 百一选方序
- 是斋百一选方序
- 新刊续添是斋百一选方目录
- 卷之一
- 第一门(丹药)(当前内容)
- 第二门(心气 心风)
- 卷之二
- 第三门(脾胃 翻胃 食药 痼冷 积滞 腹痛)
- 卷之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