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门(折伤 金疮 汤火伤 破伤风 竹木刺)
傅公实之仆忽折足,得之于一军人遂愈。
槐花不以多少,内一半炒令焦色烟出,却将先者一半拌和匀,入沙盒子中同罨令冷,碾为细末,饭饮调下,仍用极细者敷破处。
孙盈仲方。
热摊布帛上,捣芭焦根放粥上,乘热裹患处,虽时下甚痛,即便无事。
苏千之运干传。
米醋糟和,罨患处。
铜末调酒服之。
埙侄云,三兄在四明尝因雪中 损,蹉手臼骨,以此敷之即不痛,寻遂复旧。
胡孙姜(不以多少) 生姜(半之)
上同捣烂以罨损处,用片帛包,干即易之,虽不能速效,然终有验也。
福州长乐县一盗因被笞捶,身无全肤,以情告狱吏,求买胡孙姜,烂研取汁,调服,留滓以敷疮,不数日平复如故。陈世德云。
用石榴叶细研,罨损处。
又方,治血聚,皮不破者。
萝卜叶研细罨,以绢帛包缚。
神妙。
(四两) (一两)
上同细研,干掺。
妙不可言。
桑叶阴干,为细末,干贴。如无旋熨干末之。
千方。
腊月牛胆一个,?y风化锻石,悬当风处,候干,取用贴伤处,便可入水。
疮脓烂,痛不可忍者。李英安抚方。
牛皮胶入少汤,于火上溶稠,狗毛剪碎,以胶和毛摊,软帛封之,直至痂脱,不痛。吴内翰家婢夜炊米,釜翻伤腿膝,以夜不敢白比,晓已遗烂,用此治之而愈。
又方,黄瓦刮取细末,湿者干掺,干者麻油调涂。
又方, 叶烧存性,灰敷之,煮酒瓶头 尤妙( 与箬同音,今作 ,乃大箭竹叶包盐者是也)。
又方,仍无瘢痕,孙盈仲所传。
又方,薤白不拘多少,烂研,以鹅翎敷之,更无瘢痕。
又方,以腊茶敷之。
又方,之文侄传。干桑吐为细末,干者以蜜调涂,湿者干掺。
又方,王仲杞以干甑箅烧存性灰敷之。
又方,张德俊云,顷年和 余杭人将赴官,因蒸降真木犀香,自干甑,面仆甑上,为热气所于是取僧寺久用炊布烧灰存性,随敷随消,不半日而愈。盖以炊布受汤上气多,返用以出汤毒,亦犹以盐水取咸味耳,医者之智亦可喜!
又方,郑亨老以冷面糊涂之,旧烂者尤佳!
又方,用白瓷器末,汤煮过,碾极细,以油调涂立效。或用炼银坩埚子,捣为细末,调涂之
又方禹锡侄。
上二味相等,烂研敷之,痛立止,仍无瘢痕。
又方,高司法传。
韶粉(四两) 腊脂(一斤)
用柳木槌于净器中研千下,净瓷器收之,遇烧烫着敷上,痛立止,无瘢痕。
又方,初烧烫着,只用醋糟KT 之,不痛即止。仓猝中亦易得,酸醋浇洗尤妙,更不肿痛。
又方,无名异研细末,轻粉、麻油调敷,破者干掺之。
或四肢皮肤内,无缘可出,韬光传。
白KT 树根捶碎,细研,酒浸平服,滓罨患处即出,神妙!
以象牙细屑敷之立出,疮即愈,有人手中指为竹刺,痛甚,敷之立效!
不出者,孙盈仲传郭都巡方,同不用绢衬,出即拭之。
烂研萆麻,以绢帛衬伤处,然后,时时看觑,若觉刺出即拔之,恐药太紧,并好肉努出也。
治打扑伤损,筋断骨折,接骨定疼,华宫使传。
黄牛胫骨带髓者(不以前后脚,用炭火烧,烟尽为度,取出用米醋浸,于地上盆覆,令冷) 真定器(炭火 红,米醋淬十遍,以苏为度)
上二味各碾为细末,以黄牛胫骨末七分,定器末三分拌令匀。如是扑损,用好米醋调面入药末,打如稠糊,敷贴损处,
上用纸三重封贴;如是骨折,于纸上更用竹片封扎,绢帛缠缚,不得换动;若初扑损,先以热酒调下二钱,甚妙。伤在腰上。食前;伤在腰下,食后,日进二服。
苦杖碾为细末,清麻油调涂之,疮愈仍无瘢痕。
《是斋百一选方》相关章节:
- ……
- 卷之十二
- 第十八门(水气蛊胀)
- 第十九门(消渴 酒疽)
- 第二十门(足疮 疮 嵌甲 手足皲裂)
- 卷之十三
- 第二十一门(折伤 金疮 汤火伤 破伤风 竹木刺)(当前内容)
- 卷之十四
- 第二十二门(肠风 痔漏 脱肛)
- 卷之十五
- 第二十三门(膀胱 淋 赤白浊 小肠疝气 下疳 遗泄 阴汗 阴疮 奔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