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部
气寒,味甘、辛,微寒。大寒。无毒。
入手太阴经、少阳经,足阳明经。
《象》云∶治足阳明经中热,发热,恶热,燥热,日晡潮热,自汗,小便浊赤,大渴引饮,肌肉壮热,苦头痛之药,是也。善治本经头痛,若无此有余证,勿用。
《心》云∶细理白泽者良,甘寒。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珍》云∶辛甘,阴中之阳。止阳明经头痛。胃弱不可服。下牙痛,须用香白芷为引。
《本草》云∶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
太上云∶石膏发汗。辛寒,入手太阴也。
《东垣》云∶微寒,足阳明也。又治三焦皮肤大热,手少阳也。仲景治伤寒阳明证,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身已前,胃之经也;胸,胃肺之室。邪在阳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所以号为也。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
气寒,味苦辛。
《象》云∶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痼留癖,胃中食饮热结。去血闭,停痰痞满。
消毒。揉细,生用。
气冷,味辛、甘。无毒。
《液》云∶治心热烦躁,五脏宿滞,症瘕。明目,逐膈上虚热,消肿毒。注中有治阴毒一句,非伏阳不可用。若止用此除阴毒,杀人甚速。牙硝条下,太清炼补注,谓阴极之精,能化火石之毒。
《仙经》云∶阴中有阳之物。
气寒,味甘、苦。无毒。一名须丸。出姑幕者,为须丸;出代郡者,名代赭。入手少阴经、足厥阴经。
《本草》云∶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堕胎。养血,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
《圣济经》云∶怯则气浮,重则所以镇之。怯者亦惊也。
气微寒,味辛。也。
《本草》云∶主吐逆反胃,惊痫癫疾,除热下气。止小便利,除毒热筋挛,金疮溢血。
又云∶镇心安神,止吐血。
《本经》云∶涩可去脱而固气。
成无己云∶收敛神气,以镇惊也。
《药性论》云∶君。治消渴。煎膏,止痛、生肌。
《时习》云∶扬之水上成珠者是也。治霍乱,及入膀胱。治奔豚药用之,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