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药物推拿疗法

  外用药物推拿疗法,就是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作用等情况,使用单方或复方,按捣汁、粉末、加热、泡酒、调合等方法加工,将其结合各种推拿手法施术于患者一定部位的一种治病方法。

  它的特点是具有药物和推拿双重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科病症,特别是各种急慢性痛症。

  【操作方法】

  一、外用药物推拿疗法的作用原理

  1.按照中医脏腑、经络等基础理论,根据药物的性味与归经对症选用,辨证取穴,或寒,或镇痛祛邪,或疏肝理气,或清热解毒,或消疳祛积,或补肾壮阳,或活血通络、续筋接骨等等。

  2.通过使用推拿手法,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利用,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减少手法造成的机体损伤,如使用酒剂、油剂或粉剂为递质,既可增强疗效,又可减轻或缓冲手法对皮肤的摩擦力。

  二、外用药物推拿疗法的作用手法

  常用手法有揉法、擦法、抹法、拍法、握法、热烫法、膏摩法、酒精法等。具体作法为:

  1.揉法 以外用药物揉动一定部位,使皮肤揉动湿润为度。

  2.擦法以外用药物摩擦一定部位,使皮肤擦红为度。

  3.抹法以外用药物如水剂、等,抹涂一定部位,使皮肤感受药物刺激。

  4.拍法将药物贴在一定部位,然后用手拍打药物,通过拍击使药液渗透入里。

  5.握法用手握捏药物,使手掌有热感为度,医生可协助握捏。

  6.热烫法将药物加热后,用烫热的药物在一定部位上滚动。

  7.膏摩法将药物研成细末调状,涂敷在一定部位上后,进行摩动揉捏。

  8.酒洗法将药物泡酒,7天后取出,然后用擦洗推搓一定部位。

  三、外用药物推拿疗法的作用部位

  1.头颈部印堂、太阳、百会、囟会、颈窝等。

  2.躯干部胸心、背心、脐心、脘腹、丹田、命门、八髎、天宗等。

  3.肢体部手心、合谷、大陵、肘窝、内关、足心、承山、足三里、胭窝、环跳、解溪等。

  【主治病症】

  一、风湿痹痛

  以(大黄黄芩莽草巴豆、野葛、牡丹皮、踯躅花、芫花蜀椒皂荚、、藜芦路路通)摩擦患处。

  二、关节酸痛

  以(当归细辛肉桂生地天雄白芷川芎丹砂干姜乌头松脂猪脂)摩擦患关节及其周围。

  三、骨痛

  以(蓖麻子草乌头乳香没药防风五灵脂)涂抹、推擦患处。

  四、肌肉痉挛

  以摩风(白芷防风附子白芍当归川椒羌活独活藁本川乌细辛、、生姜、黄醋、猪脂、五灵脂)推摩、揉擦患处。

  五、肢体麻木

  以(野葛、犀角、蛇衔、莽草、乌头、桔梗升麻、防风、蜀椒、干姜、、雄黄巴豆丹参、踯躅花)摩擦患部。

  六、腰痛

  以(附子尖、乌头尖、南星朱砂、干姜、樟脑丁香麝香吴茱萸肉桂路路通、当归)摩擦患部。

  七、软组织损伤、劳损

  用冬青油或凡士林摩揉局部并推擦之。或用(当归、红花川芎、路路通、白芍、防风、白芷、五灵脂)摩揉患处。

  八、头痛、项痛

  用祛痛膏(川芎、白芷、当归、吴茱萸羌活、防风)摩揉患处及太阳、列缺、合谷穴。

  九、半身不遂

  用乌头膏(乌头、莽草、野葛)摩揉患处。

  十、肘后血肿

  先在肘关节周围点穴按摩10分钟,或热敷20分钟。清洁局部皮肤,将预制的发团蘸取温热的药酒,在患处作搓擦,手法宜轻而温和,绝对不能擦破皮肤,约10~30分钟后,血肿逐渐软化并渐消退。在过程中要不断蘸取药酒。药酒主要是活血化淤之药物所浸之酒。

  十一、腰背部宿伤、劳损疼痛

  在部位上敷贴略大于擦药面积的。敷贴前,先将烘软稍温,敷贴后加压包扎,在开始的5天内分泌物较多,并由无色透明转为乳白色脓样稠性分泌物,须每天换药2~4次。换药时轻轻揭开膏药,用消毒棉花球或柔软的纱布揩除分泌物,创面周围用酒精棉球擦拭。5天后分泌物逐渐减少,换药次数亦可随之减为1~2次。约10天左右分泌物消失,创面干燥而呈褐色。如痹痛明显者可在药膏中加入适量丁香肉桂。

  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后瘀血凝滞,日久不愈而疼痛者;胸胁部外伤后,胸闷胸痛经久不愈者;四肢、脊柱风湿痹痛久治无效者等。

  【注意事项】

  1.外用药物推拿所用药物大多含有毒性,忌入口中。

  2.施用本法时应注意防止损伤皮肤。

  3.对施治部位或其附近有化脓感染者,或伴有严重心、肝、肾病者以及孕妇,禁用或慎用本法。

  4.搓擦时,可用发团(取少女柔软长发搓成6cm直径的疏松发团,洗净,沸水消毒干燥后用)作为工具,其它如海绵等不可作工具,以免损伤皮肤。

  5.治疗后要注意局部卫生,以免发生感染。

中医大全

中医名词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