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诊断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为风湿燥热下迫,瘀阻魄门,致脏腑功能失调,筋脉横解而成。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厚腻、辛辣、酗酒等,以致燥热内生,下注大肠所致;或因久坐久立、负重远行、泻痢日久、长期便秘、妇女妊娠等,以致血行不畅,瘀阻魄门而生。日久气虚下陷,摄纳无权则痔核脱出。
西医学认为,本病与便秘、排便时用力屏气、肛管静脉压增高、肛垫内压增高、肛垫下移、动静脉短路、血脂异常等有关。
诊断
内痔好发于成年人,多见于齿线上膀胱截石位3、7. 11点,此处的痔称为母痔,其余部位发生的痔称为子痔。
初发时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见于便中或便后,出血呈间歇性,有时为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自动停止,时发时止。过食辛辣、饮酒、便秘、腹泻等诱因常使症状加重。便血量多或长期便血可致贫血。随着病情发展,痔核逐渐增大可脱出肛门外,最初仅在排便时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随不断加重,在用力、行走、咳嗽等腹压增高时痔核即脱出,且不能自行回纳。痔核若不及时回纳,可因痔核炎症、水肿而形成嵌顿,以致复位困难、疼痛剧烈。因脱出痔核反复刺激,或肛门括约肌松弛分泌物增多,可使肛门周围发生湿疹和瘙痒等。临床上根据病情的长短不同内痔可分为三期:
I期:痔核较小,排便时无脱出,无明显症状,仅大便带血、色鲜红。痔核不脱出肛门外,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状线上直肠肛柱扩大呈结节状突起。
期:痔核较大,排便时痔核可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还纳。反复便血,滴血或喷射状,量较多色鲜红。
Ⅲ期:痔核更大,黏膜变僇享,暗红色,或灰白(纤维型),表面粗糙,便血少或无便血。脱出后不能自行回复,需要用手推回或平卧后方能立。在用力、咳嗽、行走和蹲下时都可以脱出。如不能及时复位,可引起嵌顿性内痔。
鉴别诊断
1.直肠脱垂
脫出物呈环状或螺旋状,长度2-10cm或更长,表面光滑,色淡红或鲜红,无静脉曲张,一般无出血。
2.直肠息肉
多见于儿童,可有大便带血或少量滴血、无射血,脱出物为单个带蒂,表面光滑,质地较痔核硬。
3.直肠癌
多见于中年以上,经常在粪便中夹有脓血、黏液,便次增多,大便变形,肛门指检时触及菜花状肿块或凹凸不平的溃疡,质地坚硬,推之不移。
4.肛乳头肥大
为齿线附近的锥形、灰白色的表皮隆起,质地较硬,一般不出血。肛乳头过度肥大时,便后可脱出肛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