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颈部疾患颈椎病

  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颈部疾患,又称为颈椎综合证、颈肩综合证。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及老年人。临床上可分为痹痛型(神经根型)、眩晕型(椎动脉型)、瘫痪型(脊髓型)等,其中以痹痛型最为多见。发病略高于。

  诊断要点

  1、痹痛型:颈部和一侧(或双侧)上肢疼痛,患侧手指麻木,握力减退,活动失误,颈椎棘突、棘突旁或肩胛骨肉上角有压痛点。牵拉试验、压头试验均可为阳性。

  2、眩晕型: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头颈旋转是眩晕加重,甚至猝倒,但意识无障碍,肢体麻木,持物落地。

  3、瘫痪型:肩颈部疼痛四肢麻木,力量减弱、僵硬发抖,步态笨拙,走路不稳或有踩棉花感。部分病人出现胸或腹部束带感,甚至大便失禁小便潴留,肌力减弱,肌肉萎缩,痛觉减弱或消失,膝反射亢进;可引出病理反射,髌阵挛踝阵挛亦常有出现。

  4、颈椎正、侧、斜位x线照片,常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或呈反曲线,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钩突关节增生。

  5、颈椎ct检查或核磁共振(mri)检查,可协助诊断,并可以定位。

  辨证分析

  长期低头工作,颈部筋肉较易劳损,而致营卫不和,气血阻滞,风寒湿邪则易侵袭,且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体质渐衰,肝肾之气渐失亢盛,气血虚弱,筋失荣养,筋骨懈惰,引起颈椎间盘退变黄韧带肥厚、变性,骨质增生等改变,而出现颈肩部疼痛、麻木诸证。若肾水亏损,肝阳上亢,则可见头目眩晕,甚至晕厥。若肝肾亏甚,则筋骨萎弱,宗筋弛纵,四肢乏力,步履蹒跚。若痰瘀交阴,则肢体麻木,甚至瘫痪。

  辨证论治

  颈椎病的治疗,可采用手法理筋、牵引、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

  理筋手法

  患者端坐,颈稍前屈,术者点按风池、天柱、大椎、肩髃、手三里、阿是穴,约3~5分钟。然后自颈部下至背、再至肩反复捏揉和推按数次,再用双手拇、食指横向弹拨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反复二三次。等患者疼痛减轻、肌肉痉挛缓解后,术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托枕部,缓缓用力向上牵引,同时轻轻左、右旋转颈部3~4次,最后一次稳稳用力,以增加旋转范围,但切忌粗暴。每日或隔日按摩1次。

  颌枕带牵引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颈部稍前倾或中立位,牵引重量为2~5公斤,每次牵引20~30分钟,每日1~2次。通过牵引可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使气血流通,症状缓解。牵引重量的大小,可从轻开始,适应后再逐渐加重。牵引时间的长短,可从短开始,然后再逐渐延长,以患者舒适为宜。

  药物治疗

  练功活动

  症状稍减轻后,应每日坚持练颈功,如望后观瞧、与项争力等动作,以巩固疗效及预防复发,但眩晕型患者不宜作颈部旋转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