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青年中医临床疗效的几点建议

  #e#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曾经为中华民族的保健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但目前的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诸如业务量下降,约有三分之一中医院难以生存,部分勉强维持的中医院亦不排除有“西医替代”现象。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与中医本身临床疗效降低有着直接关系,而临床疗效的降低,又与占相当数量的中青年中医辨病辨证施治的知识缺乏和方法欠妥有关,而要促进中医事业发展,提高中青年中医临床疗效是当务之急。

  1.认识自我,更新观念

  中青年中医主要有以下优势: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易接受现代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西医基础知识,能适应临床需要;科研设计具有前瞻性和合理性。以上三点决定了中青年中医有利于开展“微观辨证”、“辨病施治”和“中医现代化”。而其不足主要表现为:对中医基础理论理解和掌握不够,尤其是对中医古典医籍缺乏必要的学习,直接导致辨证施治水平降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西医之两种不同理论,在临床时,西医的概念理论干扰着中医辨证思维,从而影响了中医疗效;面对目前中医的发展形势,缺乏正确认识,有“弃中从西”、“舍本求末”之趋势。对此,当在积极为他们“充电”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名医能够运用中医药征服某些疑难病症的事实感化他们,并言传身教,体现疗效,说明中医能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使中青年中医产生自信,甚至自豪感,进一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中医疗效的可靠性,树立要想使自己在专业上有所突破,必须立足于中医阵营的信念。只有这样,中青年中医师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且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临床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规律,提高辨治水平。

  2.注重学习,夯实基础

  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学好中医基础理论是前提,而要想掌握好其基本理论,又必须加强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四大经典”等是中医理论运用于临床的典范,它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迄今行之有效的方药,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规律与方法。对于中青年中医师学习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