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与养生之慎医药
人的一生离不开医药,可您知道医药与养生之间的关系吗,中医、西医,中药、西药,中西医治病究竟有何不同,草根树皮如何医治百病。要养生到底该如何看待医药,使用医药呢,著名中医学专家樊正伦教授与您共同探讨医药养生的话题。
今天讲医药问题,过去中国人的生活比较差,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去找医生,小病扛着,大病等着,实在不行再找大夫。现在随着国家越来越富强,大家生活得越来越好,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我说它既是件好事,又不是好事。很多人越来越过分的 依赖医生和药物,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例如有的患者说我不想吃饭,我说你一天吃什么,他说我早上吃什么药,中午吃什么药,晚上吃什么药,他能讲出一大堆,结果一天三顿饭是三大把药吃完了,我说那你想想你那些药都进去了,那饭还想吃吗,老百姓说人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可不是吃药长大的。我们现在再看看我们的孩子,只要一感冒,一发烧,到医院肯定打点滴,好象不打点滴就好不了,是药就有三分毒,药是不能乱吃的,医也不是乱投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出现的情况非常严重,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药物资源,也影响了人的寿命,为此我觉得有必要谨慎的对待医生和药物。
要想养生,必须要谨慎使用医药,现代人对健康关注度提高的同时,过分依赖医药令人堪忧,要想养生,就离不开医药,这是现代人对养生的一个严重的误区,到底何时该动用医药,中医文化又是如何看待医和药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医生到底是什么含义,医生为什么叫医,不叫二,不叫三,医生的医在中国古代是方框里面像一把剑,这边是一只手,就是繁体字的医生的医,底下是个酒,那就是说人拿着这个盾牌挡着这个剑,然后有了病以后用酒去加以治疗,这就是中国医生的医本字的本源,那么中国文化中,有一个同音就同源,就是这两个字如果它的音相同的话,它的根源可以找到一个根源上,那么为什么中国人把他叫医生,不叫做别的生呢,我想它有两大含义,第一个含义,医者依靠也,它和依靠的依同音就同源,当你得了病你自己已经没有办法了,咱们古代的病是个什么字啊,这边咱们现在是个病字旁了,在古代这个两点其实是一个床,这边一点一横原来是个人,中间三点,就是人出了汗躺在床上,这就是疾病的病最早的含义,那就是说你得了病了,你已经自己没法维持了,你要找一个靠背吧,那么医生的第一个含义就应该是患者的靠背,所以医生的责任,你当医生你就别想经商,别想发财,你如果作为一个医生,你第一应该想到的病人不行了,你就是他的依靠。第二个中医治病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治到一的状态,这一是什么,我们中国文化中没有零,中国文化中最早是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太极,把这个太极拉长了就是一,一在中国的含义里面,是阴和阳的有机结合,就是阴和阳有机结合的时候,就是阴和阳完全平衡的时候,所以老子讲道生一,那么一的状态在中医学上叫做什么呢,叫做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当你的人阴阳处在完全平衡的状态的时候,就是一的状态,一的状态是没有疾病能够发生的。那么就是你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在治病过程中最后达到的目的是治成一的状态,而不是治到二的状态,二的状态是阴是阴,阳是阳的状态的话,那叫阴阳决离,精气乃绝,那治到最后人死了,那就叫二了,那就不是一了,这是中国医生的医的含义。
为什么叫做药,中国的文化中怎么叫药,药和钥匙的钥同音则同源,大家都知道钥匙开门的,您这门打不开了,找大夫干嘛,就是门打不开的时候找大夫配把钥匙,这个钥匙是开门的,这就是药的作用,如果这个门好好的,你天天拿钥匙瞎捅它,好门也会捅坏的,所以药是不能乱用的,如果我们从中国文化的角度,你把医和药弄明白了,这个人就是阴平阳秘的状态,你用药的目的是什么,是把门打开,门开好了,你就让它好好的,别没事拿钥匙瞎捅。这是医药的真正含义,正因为是这样,我们就要谨慎的对待医和药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和疾病都有其深刻的内涵,医通依,是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被打破时才需要的依靠,药通钥,是健康的门无法打开的时候才需要的钥匙。医和药都不适宜频繁使用,否则就违背了医药了本源。
人身体里什么细菌和病毒都可能有,因为我们呼吸的是自然空气,吃的是自然的饭,喝的是自然的水,我们不可能在纯之又纯的环境里生活,大自然不论什么细菌和病毒,大自然给人生命权利,给细菌病毒同样的生命的权利,那么你这儿既然有了细菌和病毒你为什么不得病,中医很好解释,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说你非常平静状态的时候,你的状态很好的时候,你是可以和所有的细菌病毒和平共处的,这是中医的基本思想,如果这个细菌病毒一点作用都没有的话,用不着你人来消灭它,大自然就把它消灭了,它可以在大自然的生物链中,它一定有它的作用,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关键。那你什么时候会得病呢,我们想当你正常状态的时候,你可以和它和平共处,我们不信到医院去查,我们从口腔里一直到肠道里,没有细菌病毒是不可能的,都存在,它不发病是因为你没给他条件,同样在一个气侯中,比如说流感,你会发现有的人得有的人不得,不是所有的人一律得,为什么,就是说当你这种致病因子,只有在你这个个体上找到了它能够发展的条件的时候,它才会发展起来,才可能变成致病的因子。那么中医在治病的过程里面,怎么解决问题呢,他认为这个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你的状态被打破了,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困扰,使得你的状态打破了,给了它发展的条件,那它就从十个变成一百个,一百个变成一千个…到一千个的时候它就要损伤你了,这时候你就得病了。
细菌病毒是大自然的产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一味的想消灭它们,只会使细菌病毒不断的发生变异,而中医认为人和细菌病毒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只有当人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困扰,体内原本的平衡被打破的时候,细菌病毒具备了发作的条件,才会使人生病。所以中西医看待疾病的角度是不同的。
人一得病就到医院,现在医院做什么检查,一切检查都要紧紧地围绕着致病因子,这就是现代医学的思维,这种思维对不对,我讲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因为这件坏事是他做的,你把它处理了,这个事件就平息下来,但是从根本上讲,这样做的弱点是什么,因为这个致病因子它之所以能够在自然界存在,是它有自然界存在的理由,你想杀死它,它就要千方百计的活下去,大自然没让它死,于是它就要千方百计的活下去,它就要产生变异,它变异的速度远远比你研制药的速度要快得多,大家都知道,从上个世纪的开始人类发现了抗生素,到现在已经发明了七千多种抗生素了,而真正现在能在临床上使用的,不过十几种,大量的没法用了,因为它不起作用了,你杀不死它了,这就使得现代医学进入了一种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