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奇文医案一气营两燔
吕某,女,4个月。
{初诊日期】 1976年3月22日。
【现病史】 患儿于半月前高热达40℃,呕吐,抽搐,至今未见好转,故来诊。
【查体】 体温41℃。神志不清,两眼上翻,上下肢阵发抽搐,面色潮红,舌质红绛,苔黄褐,指纹青紫;达命关。
【实验室检查】 血钙2。4 mmol/L,碱性磷酸酶IOU/L,白细胞IOX 109/L,胸透双肺纹理增强。
【诊断】 中毒性脑病(中医:)。
【辨证】 气营两燔。
【治法】 清气凉营,息风开窍。
【方药】 生石膏15g,水牛角片15g,羚羊角(代)粉(另吞服)O.3g,生地黄IOg,牡丹皮6g,赤芍6g,6g,钩藤6g,地龙6g,石菖蒲6g,丹参6g,天竺黄5g,金银花15g,3g,甘草2g。水煎服。
1剂后热减,抽搐明显缓解。4剂后热退,抽搐停止。6剂后,纳乳增加,精神好转。为促进正气恢复,防止后遗症发韭,改服,益气健脾,以善其后。追踪观察5年,未发现异常。
【按语】 本案辨证属邪毒炽盛,气营两燔,热陷厥阴之急惊风。治宜清气凉营,平肝息风,解毒开窍。方用加减。方中生石膏、金银花、黄连清气解热;赤芍、生地黄、水牛角、牡丹皮清营保津;石菖蒲芳香开窍,安神宁志;羚羊角粉(代)、钩藤、僵蚕、地龙息风止惊。后加予香砂,取益气健脾化痰之意,以绝生痰动风之源。
[选自张奇文.幼科条辨·急惊风.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