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证类
虚劳之证,精神气血俱被损伤是也。盖肾藏精,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肾受伤而精病,精病则遗泄而不秘。心受伤而神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安。肺受伤而气病,气病则痞塞而不宣。肝受伤而血病,血病则凝瘀而不流。然四维之病,总由中气虚败有以致之也。会仲景建中之义,则治劳证得其要领矣。
如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以主之,或以主之。如虚劳里急诸不足,以黄 主之。如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以主之。如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以主之。此统治之法也。
如精遗神惊,气郁血脱,及咳嗽不寐等证,再于各专门,求方治之。
(方见咳嗽)
(方见《金匮》)
黄
即小建中汤加黄 ,如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如脾虚不足,宜补气者,加半夏。
桂枝(三钱) 白芍(三钱酒炒) 生姜(三钱) 甘草(二钱炙) 龙骨(三钱)牡蛎(三钱) 大枣(四枚) 水煎大半杯,温服。 如下部有寒,干姜、均可加。
(方见香港脚)
(方见伤寒)
精藏于肾,而交于心,则精温而不走。若精不交神,乃病遗泄。其原由于肝脾之不升,乙木升而化火,己土升而生木,木火生长,阳气发达,阴精和煦,故不陷流;一自脾湿不升,木失生长之性,是以下郁而为疏泄,法宜暖水培土,清风木而去其郁,则精自不泄矣。以主之。
玉池汤
桂枝(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芍药(三钱) 龙骨(二钱) 牡蛎(三钱) 附子(三钱) 砂仁(一钱炒研去皮)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湿旺木郁,而生下热,倍茯苓、白芍、加泽泻、丹皮,不可谬用清凉,以败脾肾之阳。
此方专固心脾。 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山药(三钱)远志(二钱) 枣仁(三钱) 五味子(二钱) 芡实(三钱) 莲肉(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肝主藏血,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但木性善达,如水寒土湿,生气不达则血瘀矣。如木郁风动,疏泄不敛,则血脱矣,血瘀则凝滞不行,必至枯槁。其肌肤血脱,则泛滥无归,必至流溢于上下。总由中气颓败,有以致之也。如血瘀不行者,以主之。如血脱于上而为衄血者,缘火泄金刑,气伤血沸,以主之。如血脱于上,而大吐瘀血者,缘中下湿寒,凝瘀上涌,以主之。如血脱于上,而零星吐红鲜者,缘土湿胃逆,肺家不无上热,以主之。如血脱于下,而为便血者,缘水土寒湿,木郁风动,以主之。如血脱于下,而为溺血者,木郁尤甚,以宁波汤主之。如阴虚有火而吐血者,以主之。如阳虚有寒而吐血者,以主之。如吐血穷极者,以主之。
破瘀汤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桂枝(三钱) 川芎(三钱) 桃仁(三钱泡去皮尖)生姜(三钱) (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麦冬(三钱) 五味(一钱) 贝母(三钱) 柏叶(三钱) 甘草(二钱) 芍药(三钱) 杏仁(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胃逆须加半夏;如因中下湿寒,当加干姜、茯苓;如大衄之后,气泄阳亡,厥逆寒冷,宜加参 姜附以续微阳;清润之药,切不可用。
灵雨汤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干姜(三钱炮) 柏叶(三钱) 丹皮(三钱) 贝母(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气虚加人参。下寒甚者蜀椒、附子,亦当大用。其零星咯吐,红鲜不凝,虽有上热,亦非实火,稍加麦冬,略清肺热,不可过用苦寒也。
又方治吐血有寒者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半夏(三钱) 干姜(二钱炮) 丹皮(三钱)牡蛎(二钱) 桂枝(三钱) 白芍(三钱) 水煎服。
白茅汤
杏仁(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贝母(二钱) 茅根(三钱) 芍药(三钱) 丹皮(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相火极旺,宜加黄芩而倍芍药。若上热不敌下寒之剧,当大温水土。清润诸法,切不可用也。
甘草(二钱) 白术(二钱) 干姜(二钱) 阿胶(三钱) 地黄(三钱) 黄芩(二钱) 灶中黄土(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宁破汤
甘草(二钱) 芍药(三钱) 阿胶(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栀子(二钱) 发灰(三钱猪脂煎研) 水煎大半杯,温服。若瘀血紫黑,累块坚阻,加丹皮、桂枝之类行之。用尤效。
六味
熟地(三钱) 山药(三钱) 山茱萸(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丹皮(三钱)
加柏叶(三钱),水煎大半杯,温服。
甘草
干姜(二钱炮黑) 甘草(四钱生) 水煎大半杯,温服。
(方见头痛)
阳自右降,降于下而化浊阴。阴自左升,升于上而化清阳。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是阴阳互相为根也。
而要其升降之权,总在于脾胃。一自脾气不升,则精血驰走而阴脱。《经》曰∶脱阴者目盲是也。一自胃气不降,则神气飞腾,而阳脱。《经》曰∶脱阳者见鬼是也。如阴脱者,以乌肝汤主之。如阳脱者,以兔髓汤主之。如虚病元阳将脱者,以主之。如少阴气厥不至者,以子主之。
乌肝汤
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首乌(三钱蒸)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兔髓汤
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五味(一钱) 半夏(三钱) 龙骨(二钱 研) 牡蛎(三钱研) 元参(三钱) 附子(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参
人参(一两) 附子(五钱制) 水煎大半杯,温服。
肉桂 附子 肉苁蓉 茯苓 熟地 麦冬 五味子 远志 菖蒲 石斛 山萸肉巴戟肉(各一钱) 薄荷叶(四分) 水煎大半杯,温服。
痿证者,两足痿弱而不痛也。内经分为五脏∶肺痿者,皮毛痿也。心痿者,脉痿也。肝痿者,筋痿也。脾痿者,肉痿也。肾痿者,足痿也。而其要宜独取阳明,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若阳明虚不能藏受水谷之气而布化,则五脏无所禀,宗筋无所养,则痿 之证作矣。如足痿不能行者,以主之。如痿证专属肾虚者,以加减主之。如气虚多痰者,以加味主之。如血虚多火者,以加味主之。如气血俱虚者,以当归加味主之。
黄柏 知母 熟地(各三两) 龟板(四两) 白芍 当归 牛膝(各一两) 虎胫骨(酥炙)
琐阳 陈皮(各一两半) 干姜(五钱) 研末,酒煮羯羊肉一斤,切片,微火焙研末,和上诸药,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酒随意送下。或以淫羊藿剪去刺一两,天冬五钱,紫菀三钱,苍术二钱,黄柏一钱,水煎服。
加减
肉苁蓉 牛膝 木瓜 鹿茸 熟地 五味子 菟丝子各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米饮送下。
(方见疟疾)
六味丸
熟地(八两) 山萸肉(四两) 丹皮(三两) 山药(四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加黄柏、苍术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淡送下。
当归补血汤
(方见头痛)
赤白浊者,湿热之病也。湿胜热则为白,热胜湿则为赤,而要病源,总在于脾。脾湿不升,而木气沉郁于下,瘀为湿热,化生赤白,流溢而为浊也。如纯属湿热者,以加味主之。如因肾元不固而为浊者,以萆 厘清饮主之。如因心气不固而为浊者,以四君子加主之。如因相火炽盛而为浊者,以主之。如因色欲过度而为浊者,以主之。
(方见眩晕)
加苍术、白术、黄柏、萆 ,赤浊再加丹参。
萆 厘清饮
川萆 (三钱) 石菖蒲(一钱) 乌药(一钱) 益智仁(一钱) 甘草梢(一钱) 水煎入盐三分,空心服,日三服。
四君子加
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远志(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黄柏(三两盐水炒) 甘草七钱(炙) 砂仁(一两) 研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钱,淡盐汤送下。
龙牡菟韭丸
生龙骨(水飞) 生牡蛎(水飞) 生菟丝粉生韭子粉 各等分,不见火,研细末,干面冷水调浆为丸,每服一钱,或至三钱,晚上陈酒送下,清晨服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