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注

《医宗金鉴》在线阅读中医杂集书籍在线阅读

【方歌】流注原有证数般,湿痰瘀风汗后寒,发无定处连肿漫,溃近骨节治难痊,此证本由脾胃弱,留结肌肉骨筋间。

【注】此证名虽无殊,其原各异。盖人之血气,每日周身流行,自无停息,或因湿痰,或因瘀血,或因风湿,或因伤寒汗后余毒,或因欲后受寒,积留于肌肉之中,致令气血不行,故名流注。

诸家书云:流者流行,注者住也,发无定处,随在可生。初发漫肿无头,皮色不变,凝结日久,微热渐痛,透红一点,方是脓熟,即宜用针开破。若湿痰化成者,脓色粘白;瘀血化成者,脓色金黄;粘水风湿化成者,脓色稀白如豆汁;汗后余邪化成者,脓色或黄、或黑,稀脓秽臭;以上四证,发在肉厚处可愈,发在骨节及骨空处难痊。淫欲受寒化成者,脓色稀白而腥,其水中有猪脂水油之状,此为败浆脓也。诸书虽有治法,终成败证。初起湿痰所中者,火香导之;产后瘀血所中者,通经通活之;跌扑伤损瘀血所中者,宜散瘀逐之;风湿所中者,、加温散之;汗后余邪发肿者,散之;房欲后外寒侵袭者,初宜服加附子,次服温之;又有室女、孀妇,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而成者,宜服

香附青之。此皆流注初起将成之法,一服至三、四服皆可。外俱用或敷贴,皮肉不热者,针之,轻者即消,重者其势必溃;将溃时俱宜服;已溃俱服;久溃脓水清稀,饮食减少,不能生肌收敛者,俱宜服;久溃脓水清稀,精神怯少,渐成漏证者,俱宜服先天

。溃后其余治法,俱按溃疡门参考。

方剂:

组成:熟地赤芍川芎枳壳(麸炒)紫苏香附陈皮丹皮红花牛膝(各一钱)独活甘草(节,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入酒一杯,食前服。

【方歌】通经导滞产后疾,败血流瘀肿痛积,四物枳苏香附陈,丹皮独草红花膝。

又方:散瘀

组成:川芎半夏(制)桔梗防风羌活升麻(各八分)细辛甘草(生)香附红花苏叶白芷(各六分)

水二钟,葱三根,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方歌】散瘀葛根瘀血凝,皆因跌扑流注成,芎半桔风羌细草,香附红花苏芷升。

又方:附子

组成:附子(制)人参白术(土炒)当归白茯苓熟地川芎白芍(酒炒,各一钱)

木香肉桂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红枣肉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附子八物医流注,房欲伤阴外寒入,木香肉桂,姜枣水煎食远服。

又方:调中

组成:人参(二钱)白术(土炒)

茯苓黄耆山药(炒)丹皮当归白芍(酒炒)

陈皮(各一钱)肉桂附子(制,各八分)远志(去心)

藿香缩砂仁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钟,煨姜三片,红枣肉二枚,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调中大成四君耆,山药丹皮归芍宜,远藿缩砂陈桂附,能医流注溃脓稀。

又方:(见疔疮门)

万、乌龙膏、(俱见肿疡门)

五积散(见内痈部肾痈)

人参(即减去荆防。见项部脑疽)

(见乳部乳中结核)

雷火神针(见股部附骨疽)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

人参(见溃疡门)

(见臀部鹳口疽)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医宗金鉴》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