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门(上)
拭口须用胭脂法,秽净方无口病生,古云未啼先取秽,只缘未察此中情。
【注】婴儿初生,须用软棉裹指,拭净口中不洁,继以燕脂蘸茶清,擦口舌齿颊之间,则不使一切口病生矣!古云子未啼时先取秽血。此古人不详体察,盖儿在胞衣之中,以脐蒂资生,胞中皆是氤氲精气,生长蒸化,并无血脉,儿口之血,从何而来?此说不经,不可为训也。
□
甘草之法自古称,能解诸毒性味平,浓煎频令儿吮服,免使胎毒蕴腹中。
【注】甘草味甘,平和五脏,解百毒之药也。四时皆可用,虚实皆可服。取中指一节,用水煎浓,以棉缠指蘸水,令儿吮之,其毒自解。
□
素禀胎热蕴于中,惟有法最灵,水浸浓汁滴口内,脐粪胎毒自此清。
【注】黄连,清热解毒之要药也。凡夏月及四时,看儿有胎热者,恐热蕴于中致生他病,故宜用之。须取黄连数块,捶碎用汤浸出汁,时时滴儿口中,以脐粪下为度,其毒自解矣。
□
朱蜜镇神利肠胃,清热防惊大有功,胎热便秘皆堪用,禀赋怯弱慎而行。
【注】朱砂镇心定惊,兼能除邪。蜂蜜解毒润肠,更能清热。一镇一润,功效殊常。胎热便闭者,四时皆可用之,取一大豆许,研细水飞过,炼蜜调匀,乳汁化服最佳。惟胎禀太弱者,不宜用也。
□
怯弱之儿豆豉法,宣发胎毒功最良,儿生冬月亦宜此,煎取浓汁当乳尝。
【注】淡豆豉,轻腐宣发之药也。凡怯弱之儿,或值冬月欲解胎毒者,只将此药煎为浓汁,与儿三五口,其毒自开矣。
正月在丁二月坤,三月居壬四月辛,五干六甲七月癸,八艮九丙十乙宫,十一巽兮庚十二,此是天德牢记心。月空单月壬共丙,双月俱在甲与庚。
【注】天德:如正月在丁,二月在坤,三月在壬,四月在辛,五月在干,六月在甲,七月在癸,八月在艮,九月在丙,十月在乙,十一月在巽,十二月在庚是也。
月空:如正月在丙壬,二月在甲庚,三月在丙壬,四月在甲庚,五月在丙壬,六月在甲庚,七月在丙壬,八月在甲庚,九月在丙壬,十月在甲庚,十一月在丙壬,十二月在甲庚是也。
天德方向俱根据此图为准。其月空方向,单月在丙壬方,双月在甲庚方。四处如值天备方向不便,即按图寻丙、壬、甲、庚所在用之;如值月空方向不便。亦按图寻天德用之。
天德图
小儿生下不能啼,俗语名之为草迷,多因临产难生育,或值严寒气所逼。气闭不通声不出,奄奄呼吸命须臾,气闭不通葱鞭背,寒逼急用火熏脐。
【注】儿生落地,啼声即发,形生命立矣。有不啼者,俗云草迷。多因临产时生育艰难,以致儿生,气闭不通,所以不啼也。急以葱鞭其背,使气通则啼。又有时值天寒之际,儿气为寒所逼,亦不能啼。宜用熏脐带法,急为挽回,庶气通而啼声出也。若气绝无声,面青甲黑,是形虽存而命已不立,安望其生哉!
鞭 背 法
小儿初生气不通,奄奄呼吸少啼声,用葱鞭背轻轻击,须臾声发可回生。
【注】葱辛通气,击动醒神。用葱鞭背者,取开通击醒之义也。如无葱,以手轻击之亦可。
熏脐带法
小儿生下或冒寒,气闭无声啼则难,油捻熏脐休剪带,暖气入腹自通安。
【注】儿初生方离母腹,若值天寒,气为寒闭,使儿声不出。须急用棉絮包裹,抱于怀中,且勿断脐,用纸捻蘸油,点火于脐带下往来熏之,令火气由脐入腹,寒得温散,气得暖通,啼声自出矣!
儿吐不止何因生,秽恶停留胃内成,或缘禀赋胎寒热,或因生时感寒风。秽恶下,外感香苏温散能,热涎酸粘连陈治,寒吐清沫用理中。
【注】儿自胞胎既脱以后,有因便秘、腹中秽恶不净,令儿腹满其吐不止者,一捻金主之;若生育时触冒寒邪,入里犯胃,则曲腰而啼,吐沫不止者,温散之。又有胎前受热,面黄赤、手足温,口吐黄涎酸粘者,加黄连主之;若胎前受寒,面青白、四肢冷、口吐清稀白沫者,理中汤主之。
一捻金(方见不乳)
香苏饮
藿香 苏叶 浓朴(姜炒) 陈皮 茯苓 木香(煨) 枳壳(麸炒) 炙甘草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香苏饮用藿香苏,浓朴陈皮枳壳茯,甘草木香一并入,生姜为引吐能除。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儿生胎热吐频频,医治须当用二陈,半夏陈皮茯苓草,姜连加入效如神。
理中汤
大便不通名锁肚,皆缘热毒受胎中,朱蜜捻金俱可用,急咂五心脐下通。
【注】小儿初生之日或次日即大便者,俗云下脐屎。此肠胃通和,幽门润泽也。若至二三日不大便者,名曰锁肚,乃胎中受辛热之毒,气滞不通也。其儿必面赤、腹胀、不乳、多啼,宜先用朱蜜法治之,设若不应,用一捻金量儿与之。继令妇人以温水漱口,咂儿前后心、手足心并脐下,共七处,以皮见红赤色为度,须臾大便自通矣。
朱蜜法(方见拭口)
一捻金(方见不乳)
噤口舌上如黍米,吮乳不得啼渐难,清肝极妙,腹硬便秘紫霜丸,吐涎牙紧擦牙效,次用辰砂全蝎煎,病势稍安勿过剂,调和脾胃匀气先。
【注】小儿噤口之证,失治多至不救。其候舌上生疮如黍米状,吮乳不得,啼声渐小,因胎热所致也。法当清热疏利,以主之。若肚腹胀硬,二便不通者,紫霜丸主之。
又有一种口吐白沫,牙关紧急者,此胎热内结,复为风邪外袭,当以秘方先擦其牙关,次服辰砂,中病即止,不可过服。证退当调和脾胃,以匀气散主之。
龙胆汤
柴胡 黄芩 生甘草 钓藤钩 赤芍 大黄(纸裹煨) 龙胆草 蜣螂(去翅足) 桔梗 赤茯苓
引用枣肉,水煎服。
【方歌】噤口龙胆汤极灵,柴胡黄芩草钩藤,赤芍大黄龙胆草,蜣螂桔梗赤茯苓。
紫霜丸
秘方
研为极细末,用指蘸,合生姜汁放大牙根擦之立效。如不开者,将应用之药调和稀糊,含在不病患口内,以笔管插入病患之鼻孔,用气将药吹入。
辰砂(水飞,五分) 全蝎(去毒,三枚) 硼砂 龙脑 麝香(各一分)
上为极细末,用乳母唾调抹口唇里及齿上。
匀气散
撮如囊口吮乳难,舌强唇青吐沫痰,面色赤黄胎热极,四肢厥冷命难全。痰盛宜用,便秘须进紫霜丸,惊热龙胆汤极妙,抽搐自安。
【注】撮口者,口撮如囊口也。吮乳不得,舌强唇青,面色黄赤,乃心脾之热,受自胎中而然也。其证为危候,急当随证治之。如气高痰盛者,主之;二便秘结者,紫霜丸主之;身热多惊者,龙胆汤主之;手足抽搐者,主之。若更口吐白沫,四肢厥冷,虽有神丹,终属无济。
辰砂(水飞,五分) (直的去系嘴炒,一钱) 蛇蜕皮(炒,一钱) 麝香(五分)
上为末,用蜜调敷唇口。
紫霜丸(方见二便不通)
龙胆汤(方见噤口)
撮风散
赤脚蜈蚣(炙,半条) 钓藤钩(一钱五分) 朱砂(水飞) 直僵蚕(焙) 全蝎尾(各一钱) 麝香(一字)
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断脐不慎起脐风,感受风寒湿水成,将成最效,已成兼证要分明,腹胀便秘黑白散,面白肢寒用理中,痰涎壅盛僵蚕散,壮热面赤龙胆清,呕吐多啼益脾治,唇青撮口撮风平,脐青口噤为不治,一腊逢之命必倾。
【注】脐者,小儿之根蒂也,名曰神阙。穴近三阴,喜温恶凉,喜干恶湿,如断脐悉遵前法,脐风何自而起?惟不知慎重,以致水湿、风冷之气入于脐中,儿必腹胀脐肿,日夜啼叫,此脐风之将作也,须急用治之。若寒邪深入,已成脐风者,又当视其所兼之形证治之。如肚腹胀硬,大便不通者,风兼实也,黑白散主之;面青肢冷,二便不实者,风兼虚也,理中汤主之;痰涎壅盛,气高喘急者,风兼痰也,辰砂僵蚕散主之;身体壮热,面赤口干者,风兼热也,龙胆汤主之;面青呕吐,曲腰多啼者,风兼寒也,主之;撮口唇青,抽搐不止者,风兼惊也,撮风散主之。若脐边青黑,口噤不开者,是为内抽不治。脐风见于一腊者,亦不治。一腊者,七日也。儿生七日,血脉未凝,病已中脏,医之无益。
驱风散
苏叶 防风 陈皮 浓朴(姜炒) 枳壳(麸炒) 木香(煨) 僵蚕(炒) 钓藤钩 生甘草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脐风将作用驱风,苏防陈朴枳香从,僵蚕钩藤与甘草,生姜加入更通灵。
黑白散(方见肛门内合)
理中汤(方见不乳)
辰砂僵蚕散(方见撮口)
龙胆汤(方见噤口)
白茯苓 人参 草果(煨) 木香(煨) 炙甘草 陈皮 浓朴(姜炒) 紫苏子(炒,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姜调服。
撮风散
天钓邪热积心胸,痰涎壅盛气不通,螈 壮热同惊证,头目仰视若钓形。九龙控涎医搐掣,用善驱风,螈 减参,爪甲青色苏合精。
【注】小儿天钓证,由邪热痰涎壅塞胸间,不得宣通而成,发时惊悸壮热,眼目上翻,手足螈 ,爪甲青色,证似惊风,但目多仰视,较惊风稍异。痰盛兼搐者,九龙主之;惊盛兼风者,主之;搐盛多热者,主之;爪甲皆青者,苏主之。
九龙控涎散
赤脚蜈蚣(酒涂炙干,一条) 滴乳 天竺黄(各一钱,二味研匀) 腊茶 雄黄 炙甘草(各二两) 荆芥穗(炒) 白矾(枯,各一钱) 绿豆(半生半熟,一百粒)
上为末,每服五分,人参调下。
牛
牛黄(细研,一钱) 朱砂(水飞细研,一钱) 麝香(五分) 天竺黄(二钱) 蝎梢(一钱) 钓藤钩(二钱)
研匀,每服一字,新汲水调下。
钩藤饮
水煎服。
【按】天钓乃内热痰盛,应减人参。
【方歌】天钓须用钩藤饮,螈 连连无止歇,人参羚羊与钩藤,炙草天麻共全蝎。
苏合香丸(方见肛门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