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音(参形气条看)
海藏云∶痘疹初出后,声音洪亮,形病而气不病也。痘疹未发,声音不出,形不病而气病也。疮疹既发,声音不出,形气俱病也。气病宜加黄 。形气俱病宜用或去硝黄主之。小儿禀赋素弱者,宜预服。
补肺散
阿胶(一钱半,炒成珠) 牛蒡子(炒,三分) 马兜铃(半钱) 甘草(二分半) 杏仁(三粒,去皮尖)糯米(一钱,炒) 加生黄 (五分)
上为末,分二服。水一小盏,煎六分,食后,时时与之。
(即)
藿香(半两,去土) 白芷 前胡(去芦。各一两) 黄 甘草(炙) 人参(各二两) 羌活 防风(各三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用薄荷少许,煎汤调服。
(发热) 十奇散(即见起发)
有心火刑肺而失音者,肺属金主声,中有二十四空,凡发诸语言者,皆其空中之气鼓动也,五行金空则鸣,实则哑,疮疹之火起于心,上熏于肺,肺气胀郁,故窍塞而无声也,以(心)合(咽喉)加炒牛蒡子主之,或用。若津液不足,虚火熏蒸者宜用(肾)。
有毒归肾而失声者,经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会厌者,音声之户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疮黑陷伏,则毒入肾,邪气上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出,开阖不利,故猝哑也。
有喉舌溃烂而失声者,咽喉者,所以司呼吸,纳饮食,发音声,犹管龠也,毒火上熏,咽喉先受,贲门、会厌、舌之位,皆疮所聚,初出之时,失于调治,以致咽喉肿塞,管龠窄狭,舌本强硬,呼吸不能,饮食不入,音声不出矣。此上二证,治之则难。
若七日后痘疮成浆之际而失音者,乃气喉有痘,初出细小不觉,及至肌表之痘成浆,喉中之痘亦成浆,其毒壅盛,则气出管龠窄狭,故所出之声不清,而为咽哑也。大率七日前失音者并为逆证,七日后而有者不治自愈,盖外痘结痂则喉之痘自痊故也。当用服于已发未发之前,所以清其气道,使毒不犯,此预治之法,不可不知。
若痘疮靥后而失音者,余毒过盛,上攻于咽,以致肿痛干涩,声音不出,宜(咽喉)(咽喉)、(咽喉)主之。
天花散 治痘疹后失音。
上为极细末。用水调在碗内,小竹七茎,小荆芥七茎,缚作一束,点火就碗内煎,临睡服,每服一钱。
治患痘咽干声哑。
麻黄(一钱五分) 麦门冬 桔梗(各二钱) 知母 荆芥 天花粉(各一钱) 诃子 菖蒲(各八分)
栀子 治小儿痘证,因热毒生风,喑哑不语。
栀子(一钱三分) 石菖蒲 紫草茸(各一钱二分) 山豆根 生犀 (各一钱一分) 羌活 木通白 杏仁 韭子 鼠粘子(各一钱) 升麻 蝉蜕 薄荷(七分)
上。每服五钱,水煎,食远服。
紫 治小儿痘疮,毒瓦斯不解,上攻咽喉,声音不出,舌颊生疮,遏逆烦闷,潮热面赤。
紫河车(即金线重楼) 茜根 贯众(各三钱) 白芍药 甘草(炙。各五钱)
薄荷叶(二两) 诃子肉(七钱) 桔梗(一两) 甘草(七钱) 栝蒌皮?y(一两) 白僵蚕(炒,七钱)风化硝(五钱) 黍粘子(炒,一两)
上,为极细末。炼蜜丸、如芡实大。噙化燕津。儿小不能噙,则调化,频抹其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