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在线阅读中医儿科书籍在线阅读

洁古论渴有三种一者,实热积于心脾,烦躁大渴引饮,宜。谓不因吐泻大病,忽然而作。二者,因久病,或取转过度,致脾虚引饮,宜。三者,因患湿热病,热结膀胱,小便不利,大渴引饮,有表里证者,宜主之。《百问》云∶小儿唇红如丹,即发渴,红甚焦黑,则危笃,若三焦虚烦作渴者,用。伤寒后唇口焦者,用、。泻痢作渴者,用之类。常治暑积心脾烦渴引饮者,用白虎汤。下利脾虚作渴,用。热结膀胱小便秘,渴者,用。上焦虚热者,用。膏粱积热者,用。脾胃积热者,用。中气虚热者,用。肾水虚热者,用。其余疳证发热,各详本证。

胎禀所致者,当各审其因,若误用寒凉降火,脾胃复伤,则腹胀而为败证矣。

实热

白虎汤(发热)

黄芩 黄柏(各等分)

上,水煎服。

《圣惠》 治小儿心肺积热,渴不止,咽喉干痛。

黄连(去须) 射干升麻 白茯苓 麦门冬(去心,焙) 玄参 甘草(炙微赤,锉) 桑根白皮黄芩(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青竹叶七片,煎五分,去渣,入蜜半合,更煎一两沸,放温,时时与儿呷之。

治小儿心肺热壅,口渴不止。

麦门冬(去心) 栀子犀角(屑) 知母 甘草(炙) 黄芩(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煎五分,不计时候服,亦可量儿大小、分减服。

《圣惠》银饮子 治小儿热渴不止。

银(五两) 石膏 寒水石 蚕蛹茧(各二两)

上件药,以水三升,入银石三味、煎至一升,去银石,次下蛹茧,煎至七合,去渣,每服半合,不计时候,温温服之,量儿大小加减。

栝蒌根散 治小儿热渴不止,烦闷。

栝蒌根(三分) 黄芩 知母(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小麦粟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又方栝蒌根(三分) 黄芩(半两) 小麦(半合)

上件,以水三盏,煎取一盏,去渣,不计时服,量儿大小加减。

又方生葛汁 竹沥(各二合)

上件汁相和令匀,不拘时,服半合,量儿大小加减。

〔茅先生〕 治小儿诸渴,及疳渴,解诸般热。

胡黄连 麦门冬 干葛 玄参 甘草(炙) 枇杷叶(炙,去毛)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七分一盏。生姜一片,同煎五分,后放蜜三五滴同煎,至四分、温服。

虚热

《圣惠》 治小儿壮热不止。

芦根人参 甘草(炙) 麦门冬 知母(各半两)

上件,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竹叶七片、粟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量儿之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 治小儿夏天服药大下后,胃中虚热,渴欲饮水。

麦门冬 甘草 龙骨(各四分) 枳实 黄芩 茯苓 人参(各三分)

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为三服。服此汤后渴不瘥,取水芹煮浓汁饮之,间汤服之,甚者、恣意与之服。

子 治小儿壮热,渴兼吐不止。

芦根(切,五合) 淡竹青皮 人参(各八分) 桔梗(五分) 知母(十分) 粟米(三合)

上,以水五升,煮之一升半,量儿大小,与之服。

治小儿热渴,或吐下后虚热渴。

栝蒌(五分) 黄芩(三分) 知母 芦根(各二分) 生米(二合) 麦门冬(三合)

上切,以水五升,煮二升,如饮浆水度服之。

脾虚

人参(切去头) 白术 木香茯苓(去皮) 甘草(锉,炒) 藿香叶(各一两) 干葛(二两,锉)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如饮水者,多煎与之,无时。

海藏云,治发渴四君子加干葛、枇杷叶(先以煮过,炙干用)各等分,入木瓜少许,同煎服,亦治虚渴法也。

湿热

五苓散(方见惊)

《小方脉论》小儿渴病,吃水太多,腹胀泄泻。此病得之心藏热,心与小肠合,小肠亦受热,小肠既热,其气上行奔胃口,致孩子吃水,其水待奔小肠,被小肠气热渗泄,不及转入大肠,如治之,先下淋药,后下凉心藏药,然后止渴,乃效。

按∶此亦五苓散证也。

《小方脉论》治渴先下郁金 (各一两) 旱莲子(半两)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煎葱汤调下。急进三服凉心药。

《小方脉论》欲止渴,次凉心藏药方乌贼鱼骨 海浮石(各一两) 蒲黄(炒,半两)

上末。每半钱,用枇杷叶煎汤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治准绳·幼科》.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