喑
〔薛〕经云∶舌者音声之机也,喉者音声之关也,小儿卒然无音者,乃寒气客于会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致其门阖不制,故无音也。若咽喉音声如故,而舌不能转运言语,则为舌喑,此乃风冷之邪,客于脾之络,或中于舌下廉泉穴所致也,盖舌乃心之苗,心发声为言,风邪阻塞经络,故舌不能转运也。若舌本不能转运言语,而喉中声嘶者,则为喉喑,此亦为风冷所客,使气道不通,故声不得发,而喉无音也。然或风痰阻塞,或因心经气虚,或因脾之脉络受风,或因风痰滞于脾之络,或因脾气不足,或胃中清气不升,皆足以致喑。大抵此证亦有禀父肾气不足、不能言者,有乳母五志之火遗儿熏闭清道、不能言者,或儿病津液耗损、会厌干涸、不能言者,或肾气不充、虚火上炎伤肺、不能言者,有惊风中风不能言者,若遗热与津液耗者,用。清气不升者,用。禀肾不足与虚火伤肺者,用。若仰首咳嗽,肢体羸瘦,目白睛多,或兼解颅,呵欠切牙等证,悉属肾虚,非,不能救也。
《巢氏病源》小儿发痫瘥后,六七岁不能语候,风痫发之状,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摇,或手足螈 ,或脊背强直,或颈项反折,屈搐如数,皆由以儿当风取凉,乳哺失节之所为也。而痫发瘥后不能语者,是风痫因儿衣浓汗出,以儿乘风取凉太过,为风所伤得之,其初发之状,屈指如数,然后发螈 是也。心之声为言,开窍于口,其痫发虽止,风冷之气犹滞心之络脉,使心气不和,其声不发,故不能言也。
《千金》 治小儿痫瘥后,风冷留滞于心络,使心气不和,语声不发。
黄芩 (炮,去皮脐。各一两) 甘草 茯苓 桂心(各三两) 石膏 半夏 远志肉(各四两)
生姜(六两) 大枣(二十枚) 饴糖(一斤) 干地黄 阿胶 麦门冬(各三两)
上件药 咀。每服一大撮,入前饴糖半匙许,水一盏半,煎半盏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