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在线阅读中医儿科书籍在线阅读

〔郑〕夫汗者,心之所藏,在内为血,发外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故人之气血平则宁,偏则病。经云∶阴虚阳必凑,则发热而自汗,阳虚而阴必乘,则发厥而自汗。皆由阴阳偏胜而致也。小儿血气嫩弱,肤腠未密,若浓衣温暖,熏蒸脏腑,脏腑生热,热搏于心,为邪所胜,故液不能内藏,熏出肌肤,则为盗汗也。又或伤于冷热,冷热交争,阴阳不顺,津液走泄,亦令睡中汗自出。其间有虚实之证,虚者谓诸病后、大汗后、血气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人黄瘦,失治则变为骨蒸疳劳也。丹溪云∶盗汗者,谓睡而汗出也,不睡则不出,汗出,方其睡熟也, 然出焉,觉则止而不复出矣,亦是心虚,宜敛心气,益肾水,使阴阳调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钱氏云∶上至头,下至项,谓之六阳虚汗,不须治之。

自汗

〔薛〕自汗者,汗不待发表而自出也。经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又曰∶阴虚而阳必辏,则发热而自汗,阳虚而阴必乘,则发厥而自汗。束垣云∶表虚自汗,秋冬用桂,春夏用黄 。丹溪云∶汗者,心之液也,自汗之证,未有不由心肾俱虚而得之者。巢氏云∶虚劳病,若阳气偏虚,则津液发泄而为汗。

夫心为主阳之脏,火也,阳主气,人身津液,随其阳气所在之处而生,亦随其火所扰之处而泄,则为自汗矣。治法,当用参 甘温益气之药,使阳气外固而津液内藏,则汗止矣。若元气虚者,夏月用加山药山茱萸,冬月用、。血虚者四物加参 。有热者,。气血俱虚者,十全。

心肾虚热者,六味九。虚寒者,。心经血虚者,。胃经气虚者,。饮食劳倦者,。嗜卧倦怠者,。热伤元气者,。

暑干心胞络者,。外伤风邪者,。虚劳羸瘦者,。思虑伤脾者,。怒动肝火者,。肝经虚热者,。肝经湿热者,。泄泻脉微者,人参。手足汗者,。胸腹汗者,。当心一片有汗者、。黄汗者,。血汗者,敷之。此皆去汗之大法也,仍推五脏相胜主之。若汗出如油,喘而不休,此为命绝。

柔汗发黄,此为脾绝。汗出不流如贯珠者,为绝汗。数者并不治。若六阳虚,则汗出上至头,下至项,亦多主难治。〔曾〕小儿脾虚自汗,多出额上,沾黏人手,速救胃气,用姜枣煎汤调服,及为治。脾虚泻自汗,遍身冷而出有时,遇泻则无,泻过即有,此候太虚,急当补脾,投、、。肺虚自汗,其候右脸色多 白,肺脉按之无力,盖久因咳嗽,连声不已,痰少不活,乃肺经虚气上壅,致令汗出,宜令为治,及以调脾,此又益母救子之义也。慢惊自汗,遍体俱有,其冷如水,此证已危,、主之。

有实证自汗,外因感冒风邪,发热无间,昏醒浸浸汗出,当救表解肌,用水煎服,或间投温调下。

〔钱〕治病有等 张氏三子病,大者汗遍身。次者上至顶下至胸。小者但额有汗。

众医以治之,不效。钱曰大者与。次者与。小者与。各五日而愈。

香瓜丸

大黄瓜(黄色者一枚) 大黄(湿纸裹煨) 柴胡(去芦) (醋炙黄)黄柏 黄连 芦荟 青皮(各等分)

上,除黄瓜外同为细末,将黄瓜割其顶,填入诸药至满,却盖口,用杖子插定,火内煨熟,将黄瓜及药同用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二,食后冷浆或新水下,大者五七丸,不及十丸。

胃怯汗,上至顶,下至脐,此胃虚,当补胃,益主之。

〔钱〕六阳虚汗,上至顶,不过胸也,不须治之。喜汗,浓衣卧而额汗出也,主之。

用故蒲扇灰研细,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无时。

薛氏方十全大 治诸虚不足,自汗不食,时发潮热等证。

白茯苓 人参 白术 黄 (炒) 川芎 肉桂 白芍药(炒) 熟地黄 甘草(炒。各等分)

上,每服三五钱,加姜枣,水煎服。

(前方去肉桂、黄 ,治验见各门)

人参 治病后时自汗,或发潮热,口干食少,心虚惊悸,咳而下利。(前方去川芎,加陈皮五味子远志。)

升阳(痢) (虚羸) (并注夏) (痘)(惊悸) 小(发热) 加味(女科发热) 龙胆(杂前阴诸疾)人参(泻) 茯苓(喑) (黄胆)

曾氏方全蝎(吐泻) 沉香饮(吐泻) (脾) 参苓(吐泻) 理中汤(吐泻) 补肺散(咳嗽) 藿香饮(脾弱) (并慢惊) 百 (并急惊)

治小儿虚汗,或心血液盛,亦发为汗,此药收敛心气。

新罗人参 川当归(各三钱)

上锉细,用雄猪心一个,切三片,每服二钱,猪心一片,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食前,两次服。

治血虎自汗,或病后暴虚,津液不固自汗。

牡蛎( ) 黄 生地黄(各等分)

上。每服二钱,或加浮麦煎。

黄连 牡蛎粉 贝母(各半两)

上,用米粉一升,敷之。

治汗不止。

用男子乱发一握, ,存性,为细末,以绢袋盛置,干扑之。

盗汗

睡则汗出,寤则自收也。钱氏曰∶小儿睡而自汗出者,肌肉虚也,止汗散主之。

遍身汗出者,香瓜丸主之,上至胃下至脐,此胃虚也,当补脾,益主之。〔薛〕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盖阳为卫气,阴为荣血,血之所主心也,所脏肝也,热搏于心,故液不能内敛而外泄于皮肤,人卧则静而为阴,觉则动而为阳,故曰自汗属阳,盗汗属阴也,多因心肾不交,水火不能既济,肾虚则闭藏之令失守,故有是证,宜用、。血虚内热者,当归六。心经有热者,。

肝经虚热者,。血脱盗汗者,。肝胆风热者,柴胡

食积内热者,二陈、枳实山栀胃气虚热者,六及浮。血气俱虚者,。余证见自汗,当参览之。〔曾〕有夜睡中而汗自出者,名盗汗。此因阳虚所致,久不已者令人羸瘠枯瘦,心气不足,津液妄出故也,用加黄 ,水姜枣烧服。

〔钱〕黄 散 治虚热盗汗。

牡蛎( ) 黄 生地黄(各等分)

上为末。煎服,不拘时。

治自汗、盗汗。

白术(三两) 小麦(一合,炒)

用水一钟半,煮干去麦为末。以绵黄 煎汤,量儿大小调服。忌萝卜辛辣炙爆之类,乳母尤忌。又,团参汤亦治盗汗。

尝归六 治血虚盗汗,内热晡热者。

当归 熟地黄(各五分) 生地黄(炒,三钱) 黄连(炒黑) 黄柏(炒黑) 黄芩(炒黑。各三分)黄(炒,五分)

上,水煎服。

治潮热盗汗。

沉香 草龙胆 当归(洗,焙干) 鳖甲(童子小便浸一宿,去裙 ,酥炙黄) 绵黄 (锉。各一两) 川黄连 川大黄(微炮。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用麦门冬去心煎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治血少肌瘦盗汗。

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火炙令干) 鳖甲(涂酥炙黄,去裙 。各一两) 当归 绵黄何首乌(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温米饮下,食前,量儿大小加减。

治肌热盗汗。

升麻 绵黄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熟干地黄(半两)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天竺黄 牡蛎粉(各半两,研匀)

上件,通拌匀。每服半钱至一钱,煎调下。

止盗汗。

牡蛎粉(二两) 麻黄根(为末) 赤石脂(细研) 糯米粉(各一两) 龙脑(一钱,研)

上件,再研,拌匀。每用一匙头,新绵包,每日及夜,常常扑身体头面有汗处。

治实热盗汗。 水煎服,量多少与之,无时。

〔海〕晋郎中子,自婴至童,盗汗凡七年矣,诸药不效。予与、,三日病已。盖肾为五液,化为五湿,相火逼肾,肾水上行,乘心之虚,而入手少阴,心火炎上而入肺,欺其不胜已也,皮毛以是而开,腠理玄府不闭,而为汗出也。出于睡中者为盗汗,以其觉则无之,故经曰∶寝汗憎风是也。先以泻胸中相火,相火退,次以三泻心火以助阴,则肾水还本脏,玄府闭而汗为之自已。

〔曾〕有小儿,无疾睡中遍身汗出如水,觉而经久不干,此名积证盗汗,脾冷所致,用,水煨姜煎服,次投益黄散、。

(癖积)

有时时冷汗微出,发根如贯珠,面额上 然,此为惊肝证,宜或琥珀,及加麻黄根,水煎服,取效。

茯神汤(三方并见惊搐)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治准绳·幼科》.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