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
〔大〕夫妇人鼻衄者,由伤动血气所致也。凡血气调和则循环表里经络,涩则不散。
若劳伤损动,因而生热,气逆流溢,入于鼻者则成鼻衄也。只有产后见衄者不可治。凡鼻衄虽多因热而得,此疾亦有因怒气而得之者。曾治赵恭人鼻衄不止,诸治不瘥,召予治之,先用四粒,次用浓煎,调服即止,次用调理。又有一富室男子鼻血不止,六脉洪数。究竟云∶服丹药太过。遂用、黄芩、大黄为末,水煎服之愈。(调服亦可。)
〔薛〕前证若热郁于胃经,用。若伏暑于内,用。若大怒血蓄于上,用。若脾损不能摄血归源,用。大凡杂证见血,多因阴分郁热,或内有所伤,皆属五志所动。经曰∶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胜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仍与后证同用。一妇人经素不调,因怒衄血。此肝火炽盛,用加味小柴胡(热入血室。)加红花,二剂血止。又用、(结核。)(即,杂病虚劳。)兼服三十余剂,经行如期。一妇人郁结而患前证,用,(即归脾加山栀、丹皮。)其血渐止,饮食渐进,用加味,元气渐复,寒热渐止。后因怒仍衄,寒热往来,用小(伤寒太阳。)加芎、归、丹皮而愈。一妇人因劳衄血,服凉血之剂,更致便血。或以血下为顺,仍用治血。余曰∶此因脾气下陷而血从之,当升补脾气,庶使血归其经。不信,果血益甚。余朝用补中益气,(杂病劳倦。)夕用加味归脾而愈。此证用寒凉止血,不补脾肺而死者,多矣。
治妇人鼻衄,血流不止。
刺蓟(二两) 桑耳 乱发灰 艾叶(各一两,炒) 生地黄(二两) 蒲黄(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粥饮调下,无时。
治男子妇人五脏结热,吐血衄血,并皆治之。
伏龙肝 生地黄(各一斤) 竹茹(一升) 芍药 黄芩 川芎 桂心 甘草(各二两)
上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竹茹减三升,纳药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无桂心。
《百问》有,以白茅花浓煎饮之,立止。
一方 捣生白茅根取汁一合,饮之止。
又方 取生葱心塞鼻中即定。若因刺着并刀斧所伤,血不止者,并用之,立定。
又方 取釜底墨细研,入鼻中。
又方 取乱发灰细研,以竹管吹入鼻中,立止。
又方 取龙骨为末,吹入鼻中立止。
加侧柏、生地黄,治虚热吐血甚效。若脾经血虚,须用四君加芎、归。若脾经气郁,须用。若肝肾亏损,须用。若气血俱虚,须用。
犀角主热郁不解,泛行经络,或流肠胃,随气涌泄,以致衄血、吐血,或为便血,并皆治之。若实热炽甚,加炒黄芩。若去血过多,或脾肺之气亏损,不能摄血归源者,急用。怀抱郁结者,用归脾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