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硝
芒硝
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的碱土地区。将天然产品用热水溶解,过滤,放冷析出结晶,通称“皮硝”。再取萝卜洗净切片,置锅内加水与皮硝共煮,取上层液,放冷析出结晶,即芒硝。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白色粉末称玄明粉(元明粉)。
【性味归经】 咸、苦,奉。归胃、大肠经。
【功效】 泻下,软坚,清热。
【应用】
1.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本品咸苦寒,其性降泄,有较强的泻热通便,润下软坚,荡涤胃肠作用。适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谵语发狂等证。常与大黄相须为用,以增强泻下通便、泄热作用,如大承气场、调胃承气汤。近代临床,亦常用于胆石症腹痛便秘者。
2.用于咽痛、口疮、目赤及痈疮肿痛。本品外用有清热消肿作用。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硼砂、冰片、朱砂同用,制成散剂外用,加冰硼散,或以芒硝置西瓜中制成的西瓜霜外用,治目赤肿痛,可用芒硝置豆腐上化水或用玄明粉配制眼药水,外用滴眼;治乳痈初起,可用本品化水或细纱布包裹外敷.治肠痈初起,可与大黄、大蒜同用,搞烂外敷,治痔疮肿痛,可单用本品煎汤外洗。
【用法用量】 内服,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备述
1.《本经》:“除寒热邪气,逐六脏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
《珍珠囊》:“其用有三:去实热,一也,涤肠中宿垢,二也;破坚积热块,三也。” 《药品化义》:“味咸软坚,做能通燥结,性寒降下,故能去火燥。主治时行热狂,六腑邪热,或上焦膈热,或下部便坚。”
2.本品主含结晶硫酸钠,常夹杂微量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钙等。芒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为盐类泻药,不易被肠壁吸收,存留肠内成为高渗溶液,阻止肠内水分吸收,使肠内容体积增大,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而排下稀便。
附:
玄明粉
Xuanmingfen
NATRII SULFAS EXSICCATUS
本品为芒硝经风化干燥制得。主含硫酸钠(Na2SO4)。
【性状】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咸。有引湿性。
【性味与归经】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外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痈肿,丹毒。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水化洗敷,或研末吹敷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封保存,防潮。
芒硝
- 芒硝【中药大全】
- 芒硝《本草便读》
- 芒硝《本草分经》
- 芒硝《本草分经》
- 芒硝《本草分经》
- 芒硝《本草经集注》
- 芒硝《本草经解》
- 芒硝《本草经解》
- 芒硝《本草经解》
- 芒硝《本草衍义》
- 芒硝《本草易读》
- 芒硝《本草易读》
- 芒硝《本草择要纲目》
- 芒硝《本草择要纲目》
- 芒硝《得配本草》
- 芒硝《顾松园医镜》
- 芒硝《雷公炮炙论》
- 芒硝《雷公炮炙论》
- 芒硝《名医别录》
- 芒硝《千金翼方》
- 芒硝《新修本草》
- 芒硝《药笼小品》
- 芒硝《药笼小品》
- 芒硝《药征》
- 芒硝《药征》
- 芒硝《医学入门》
- 芒硝《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芒硝《长沙药解》
- 芒硝《长沙药解》
- 芒硝《证类本草》
- 芒硝《证类本草》
- 芒硝汤《备急千金要方》
- 芒硝丸《备急千金要方》
- 芒硝简介【中药基础】
- 芒硝汤方《备急千金要方》
- 芒硝紫丸《备急千金要方》
- 朴硝、芒硝《本草备要》
- 朴硝、芒硝《本草害利》
- 硝石、芒硝《本草思辨录》
- 硝石、芒硝《本草思辨录》
- 柴胡加芒硝汤《伤寒括要》
- 柴胡加芒硝汤《伤寒寻源》
- 柴胡加芒硝汤《伤寒寻源》
- 柴胡加芒硝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柴胡加芒硝汤《医方论》
- 柴胡加芒硝汤《医述》
- 柴胡加芒硝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柴胡加芒硝汤方《伤寒论》
- 柴胡加芒硝汤方《医宗金鉴》
- 芒硝的炮制方法【中药炮制】
- 芍药汤加芒硝方《医方考》
- 小柴胡加芒硝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加芒硝汤证《临证实验录》
- 泻利药之芒硝介绍【中药基础】
- 用大黄石膏芒硝论《松峰说疫》
- 用大黄石膏芒硝论《松峰说疫》
- 柴胡加芒硝汤证一条《伤寒贯珠集》
- 大黄黄柏栀子芒硝汤《备急千金要方》
- 芒硝(附:西瓜霜)《中药学》
- 芒硝(附:玄明粉)《中药炮制》
- 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方《医宗金鉴》
-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金匮悬解》
- 木防己去石膏加芒硝茯苓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伤寒杂病论》
- 朴硝(芒硝、皮硝、玄明粉)《本草新编》
- 朴硝(芒硝、皮硝、玄明粉)《本草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