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凉药之石膏

  石膏味辛甘,性寒,属寒凉药范畴。石膏生用为清肺胃火热药,能清火、止渴、除烦、退热;用名熟石膏或石膏,清热作用大减,有收敛作用,外科常用在敛疮、祛湿、止痒、或作为石膏硼带用。

  内科常用在以下几种情况:

  1、伤寒阳明经证:外感风寒,传变化热,出现高热炙手,全身出大汗而高烧不退,口大渴、思冷饮、烦躁,甚或神昏狂乱,脉象洪大而数。生石膏能清解阳明经火热,可以本品为主药,配合知母甘草、梗米、、芦根等同用(如)。如发高热、大汗、口渴已数日,见舌燥乏津、脉象虚大者,可加党参

  2、时行热疫:流行性热性传染病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目痛,颇似伤寒(但本证头痛如劈,两目昏痛,与伤寒不同),高热狂躁,烦心,口干,狂妄少眠,甚则吐血、衄血、发斑,舌红生剌,口唇焦裂,或大汗口渴,或有小汗,脉象或沉或浮但均有数象,此为气血毒热俱盛。可用生石膏配生地犀角、、栀子黄芩知母赤芍元参连翘丹皮竹叶大青叶等同用(如《疫疹一得》,请参看第一讲关于药物用量大小的变化)。

  3、温病发斑:温病热毒深入血分而高热发斑,或皮下红斑如锦纹,或斑成一片一片,妄狂不宁,舌质绛赤而干晦,或生芒剌,舌苔黄褐少津,脉象细数。可用生石膏配元参、知母、生甘草粳米犀角()等同用。

  4、胃火牙痛:胃经火热而致牙痛、齿龈红肿、口渴、大便干秘等症。可以生石膏配地骨皮、生地、生大黄、丹皮、升麻薄荷等同用。兼有伤风者,可加荆芥防风

  5、肺热咳喘:肺素有热,外感风寒,皮毛束闭,肺气不宣,邪热内郁,而见咳嗽气喘、口渴、痰黄、面红、口鼻气热、脉浮数等症。可以生石膏配麻黄杏仁、甘草()、荆芥薄荷前胡黄芩等同用。

  寒水石与生石膏均为清热泻火药,但寒水石清肺胃实火,偏入血分,无解肌达表之力。生石膏清肺胃火热,主入气分,并有解肌达表,使邪外透的效力。大青叶与生石膏皆常用于时行热疫。但:大青叶苦咸大寒,偏用于心胃毒热、狂热烦乱、血热赤斑、热毒赤痢等症。

  生石膏辛甘而寒,偏用于肺胃疫热炽盛,肌热炙手,头痛如劈,大汗烦渴等症。用量生石膏一般为三钱至一两半。特殊需要时,可用至三、四两。入汤药须打碎先煎。

  注意:治疗重病时,不可用量太小。石膏以外用为多,内服较少用。血虚发热,胃弱,肺虚,非实热证者,均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用天然石汁对人工发热之家免有明显退热作用。但对石膏的药理尚未完全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