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新功用

  蜈蚣,又名百脚、天龙。在古书《广雅》上称为“吴公”。

  中医认为,蜈蚣味咸、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传统主要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症,以及疮疡肿毒、顽固性头痛、风湿痹痛等。

  据现代药理研究,蜈蚣具有抗肿瘤、镇静、止痉和抗真菌等作用。蜈蚣的药用成分,正是它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据临床试用,具有以下新的功用:

  治传染性肝炎用蜈蚣注射液,每次肌注2毫升,每次1~2次,10日为一疗程。

  肺结核将蜈蚣去头足,烘干,研末内服,每次为3克,每日3次,连服一个月,停药休息一周。

  治癌症:取蜈蚣晒干,研末,每日量约为2~3克,分3次服。

  阳痿蜈蚣18克,60克,白芍60克,甘草60克,共研细粉,分为40包,每次服0.5~1包,早晚各一次,空腹用送服,15日为一疗程。

  癫痫蜈蚣、全虫等量制成片剂,每片0.3克,每次4~5片,每日两次。

  慢性骨髓炎蜈蚣60克,淫羊藿30克,肉桂10克,研细末,每日服20~30克,分2~3次用温开水送服。

中医大全

中医名词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