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

  原植物

  1.牵牛 别名:裂叶牵牛、喇叭花、黑丑、白丑(通称),牵牛花(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牵牛郎(江苏),丑牛子(云南)、大牵牛花(广西)。

  Pharbitis nil (L.) Choisy [Ipomoea nil (L.) Roth]--旋花科Convolvulaceae

  一年生缠绕性草本。茎左旋,长2m以上,被倒生短毛。叶互生,有长柄,叶柄常比总花梗长;叶片广卵形,通常3裂,基部心形,中裂片较长,长卵形,先端长尖,基部不收缩,侧裂片底部阔圆,两面均被毛。花1~3朵腋生,具总花梗;苞叶2;萼5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长2~2.5cm,先端尾状长尖,基部被长毛;花冠漏斗状,紫色或淡红色、淡蓝色、蓝紫色,上部色较深、下部色浅或为白色,早晨开放,日中花冠收拢;雄蕊5,贴生于花冠基部,长不及花冠之半,花丝基部有毛;雌蕊1,比雄蕊稍长,无毛,柱头头状,3裂。蒴果球形,为宿存花萼所包被,3室,每室有2种子;种子卵状,3棱形,黑色或黄白色,表面平滑。花期6~9月,果期7~10月。

  通常栽培于庭院、菜圃及房屋周围等处;也野生于灌丛、墙脚、山路旁等地。

  原产于热带美洲;现今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区。

  2.圆叶牵牛 别名:毛牵牛、紫牵牛;牵牛花(山西)。

  Pharbitis purpurea (L.) Voigt [Impomoea purpurea (L.) Roth.]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本种与牵牛的主要区别为全株密被白色长毛。叶通常阔心形,全缘;叶柄与总花梗近等长。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较短,长约1cm。

  栽培或野生。

  原产于美洲;现今全国各地有栽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江苏、陕西、青海、新疆、云南、四川等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