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树

  麻风树为阳性树种,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我国栽培油桐地区均可种植,一般平均气温为15度—27度,年雨量为750—2200毫米,海拔1600米以下,北纬31度以下,麻风树适应性极强,粗生贱长,耐贫瘠,耐干旱。冬春种植,按株行距2M*1.5M规格种植,亩种120株,土质好的种150株左右,无须挖大树坑,一般15 cm *20 cm 小坑即可,土壤贫瘠的可适量放少许底肥,麻风树第二年开始挂果,根据当地气候、温度的情况,每年挂1-2次,第一次在3—4月份开始,6—7月采收,每株在3公斤左右,边成熟边开花,第二次在11—12月份采收,每株在5公斤左右(不同的条件和地区有差别,以下相同)。第二年亩产800斤左右,第三年亩产1000-1200斤左右。

  【别名】 膏桐、臭油桐、小桐子、芙蓉

  【来源】 大戟科麻风树属植物麻风树Jatropha curcas L.,以树皮和叶入药。四季可采,多鲜用。

  【性味归经】苦、涩,凉。有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种子毒性大,枝叶次之,种仁有泻下和催吐作用;食2—3粒即引起头昏呕吐腹痛腹泻,多食症状加重,有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循环衰竭,并有尿少、血尿及明显溶血现象,最后虚脱死亡。对小鼠腹腔注射22.2g/kg树皮的乙醇提取物,出现活动减少、抖动、安静、闭眼、衰竭而死。

  【功能主治】有一定的抗癌功效,抑制癌细胞扩散。散瘀消肿,止血止痒。外用治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皮肤瘙痒,麻风,癞痢头,慢性溃疡,关节挫伤,阴道滴虫,湿疹脚癣

  【用法用量】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用鲜叶捣烂绞汁搽患处。

  【备注】(1)本品有毒,尤以种子有大毒(含毒蛋白),误食后中毒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循环衰竭和少尿,最后出现溶血现象,尿血,逐渐呈现呼吸窒息而死亡。解救方法:催吐或洗胃,然后导泻,并注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防止血红素或其产物在肾中沉淀,可每日服小苏打5~15克;如溶血严重并有窒息现象时要给氧,小量输血及使用中枢兴奋剂,进行人工呼吸。民间治疗方法:1、服蜂蜜;2、服红糖;3、水内服;4、饮盐水。如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麻风树以树皮和叶入药。四季可采,多鲜用。以树皮、叶及果实(包括榨油后的渣饼)入药。麻风树树皮光滑,种子呈长圆形,种衣呈灰黑色。中医认为它性寒,有散瘀、止痛作用,也可治跌打损伤及皮肤瘙痒。有趣的是,有的地方还用它治疗胃肠炎。麻风树全株有毒。茎、叶、树皮均有丰富的白色乳汁,内含大量毒蛋白。种子毒蛋白浓度最高。其毒蛋白的毒性与蓖麻毒蛋白类似。种子中还含有少量氰氢酸及川芎嗪。毒蛋白有强烈的胃肠道刺激作用,甚至可以导致出血性胃肠炎。川芎嗪是一种生物碱,药理作用也很强,主要作用是抑制中枢血管运动中心而产生血压下降,还可抑制呼吸中枢而产生呼吸困难。动物实验显示除可以引起严重的胃肠炎,表现为黏膜糜烂、充血外,还可见肾间质炎性浸润、心肌退行性变及心包下出血点、胸膜下出血等。

中医大全

中医名词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