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丸
【通用名称】调丸
【其他名称】 调丸 拼音名:Chuanxiong Chatiao Wan 英文名: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364
【处方】川芎 120g 白芷 60g 羌活 60g 细辛 30g 防风 45g 荆芥 120g 薄荷 240g 甘草 60g
【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性状】本品为暗褐色的水丸;气香,味辛、甘、微苦。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复粒由 8~12粒组成。螺纹导管直 径8~23μm, 增厚壁互相连接,似网状螺纹导管。油管含棕黄色分泌物,直径约100μm 。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直径约30μm。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2) 取本品3g,研细,加石油醚(60~90℃)20ml,密塞,时时振摇,浸渍4 小时 ,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0.3g,同法制成对照药 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 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一个 荧光主斑点。 (3) 取本品10g,加水约150ml,煎煮30分钟,放冷,离心(1500转/分)10分钟,取 上清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残 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芷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 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20:1)为展开剂,饱和20分钟后展开, 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 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功能与主治】疏风止痛。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用法与用量】饭后送服,一次3~6g,一日2 次。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密闭,防潮。
川芎茶调丸--《中国药典》
【处方】川芎120g,白芷60g,羌活60g,细辛30g,防风45g,荆芥120g,薄荷240g,甘草60g。
【性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