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维政:做好药

  继承老区精神的企业

  经济视点报:你1991年进入当时的羚羊山制药厂,从那时算起,羚锐近20年由小到大的发展,你认为最大的支撑是什么?

  熊维政:我们这个企业是在老区,是将军县也是贫困县,企业由原来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的上市公司,由小做成大市场,这条路是一条不平凡的路。

  首先要感谢改革开放,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期。其次因为我们企业是扶贫企业,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怀。因为诞生在老区,同时具备了老区人的淳朴、自强不息、勇于牺牲的精神。

  经济视点报:做企业,你觉得从这片红色土地上继承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熊维政:诚信,做企业就是做人。诚信是本,是做人做事的跟本。如果产品销得好一点,你就偷工减料,萝卜快了不洗泥,那很快就要完蛋了。销售做得越好,市场占有率越高,知名度越高,就更应该管理严格,我始终是这样想的。前几年医药市场整顿,我们感谢(这种举措),希望市场越来越严。

  经济视点报:你怎么看待羚锐在新县的价值?

  熊维政:羚锐对老区新县的贡献不是每年交了多少税,安排了多少人就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改变了老区人们的观念,坚定了老区人民也能干成事的信心。改变人们的观念,这是羚锐最大的贡献。信心是很重要的。

  经济视点报:媒体称你是“熊老区”,你对老区至今保留着一种浓厚的情感。

  熊维政:羚锐是个老区企业,它是要为老区做贡献的,所以我一直希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经济视点报:刚开始做企业有压力吗?

  熊维政:当时压力非常大。新县原来有个制药厂,1985年倒闭了,后来办药厂的时候,很多领导坚决不同意。羚羊山制药厂原来是四川人承包的,四川人搞药厂时,我是药检所所长,经常帮他们跑项目,跑批文。四川人走了之后,政府对我们接管也不放心,因为新县过去办一个企业垮一个。

  有一次我从信阳回来,在公共汽车上,前面有两个人提起羚羊山制药厂,说“四川人已经走了,现在熊维政是厂长,这个厂要是半个月垮不了我就头朝下走”。

  经济视点报:听了这样的话,你当时是什么感觉?

  熊维政: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口气,不是为我个人,是为老区人民,为信阳人民争气,别人能干好的,我们新县人一定能办好,而且要做得更好。决心好下,担子挑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经济视点报: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熊维政:担任厂长之后我就开始跑资金、建厂房,以前药厂是租的厂房,历尽千辛万苦跑来29万元扶贫款,但是农行不敢贷。当时省医药管理局把他们的大楼作抵押,才贷了款。前几天他们还在说这个事情,说谢谢我把企业发展好了,才保住了他们的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