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药进入欧洲困境分析
中医药早在17世纪就通过天主教传教士传到欧洲,自20世纪80年代起影响逐渐扩大。如今,其不同于西医的独特疗效和崇尚自然和谐的健康哲学在欧洲民众中愈加得到认可。近几年,随着针灸在欧洲的逐步合法化,英国和荷兰的中医药市场呈现积极的扩张势头,但其他欧洲国家的中药市场并未出现太大起色。
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药市场,共有1272只植物药品种在市场流通,超过60%的欧洲人使用过植物药,年销售额为50亿欧元左右,约占全世界市场的38%,且每年保持6%~7%的速度增长。在欧洲国家中,德国和法国植物药市场规模最大,分别占欧洲植物药市场的39%和29%,其他植物药消费大国依次为意大利、英国、瑞士和波兰等。按照2008年我国出口欧洲中成药1.7亿美元计算,中药在欧洲植物药市场的份额不足2%,且中药在欧洲市场并不作为药品,而是以食品补充剂形式出现,也就是说没有赢得合法的身份。
长期以来,作为权宜之计,我国中药是以食品补充剂进口和销售到欧洲,这为中药在欧洲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医药的不断普及推广,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越发突出,对中药的国际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总的来看,目前中药在欧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中药不能作为药品进入医药市场。目前,欧洲的中药销售对象主要是中医诊所的病人,除满足健康保健目的外,通常用于西医无法治、不敢治或治坏了的疾病,如抑郁症、肾虚、更年期综合征、痛症等等。相应品种有逍遥丸、、更年安、天河骨痛、等。针对的适应症不多,药品种类较少,只限于中医诊所范围,未进入正规药店,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更没有进入社会医疗保障的主流市场。
(二)中成药包装说明不能标有主治功能,更不能做广告宣传。
(三)、麻黄等不可或缺的常用中药因“毒性”问题而被禁止销售,更多的中药被认为不安全或属濒危动物等问题而被禁止销售,结果破坏了中药方剂的整体性,使疗效大打折扣。
(四)作为直接面向大众推广中药的中医师和针灸师,虽然人数不少,但技术参差不齐,导致在用药和治疗方面出现较大的个体差异。
(五)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比利时、英国等地发生了多起涉及中药的医疗事故,致使欧洲各国药政当局对中药的管理更加谨慎与严格。
(六)德国和法国等植物药消费大国对中成药按植物药管理,中成药不可能以食品身份打入其植物药市场。而在可作为食品补充剂注册销售的国家(欧盟新成员国),由于我国的中药生产企业没有获得欧盟GMP或HACCP认证,中药产品仍然不能打入这些国家的主流食品补充剂(保健品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