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都”建设七年 上下两难
10月20日,为期三天的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药师周暨中国·石家庄国际医药博览会在石家庄闭幕,这是石家庄医药行业备受瞩目的一件大事,离石家庄正式打出“药都”名片已相去七年。
而记者昨天却从石家庄有关方面获悉,当年为打造“药都”这个城市名片而成立的“药都办”却已经面临“易帜”可能。“当然,就算这个部门不存在了,也不意味着石家庄市发展医药产业的决心变了,可能会以发展‘国际生物产业基地’这样精准定位表明其发展医药产业的可持续性。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如是解释。但是“药都办”的尴尬处境还是让业内人士感觉到了些许特殊的意味。
■石家庄药业数字
石家庄规模以上医药企业61家,2007年工业总产值219.87亿元,工业增加值64亿元,医药制造业利税总额29.58亿元,利润总额超过20亿元。
■“药都”建设不尽如人意
2001年,有着石药集团、华北制药等知名药企的石家庄市打出了建设“中国药都”的提法。
石家庄要建设“中国药都”基于这样的背景:2000年医药工业实现产值16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近7%;全市医药行业共有生产企业289家,已建成一批具有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中间试验为主要功能的医药重点实验室、医药工程技术中心、医药技术孵化中心,拥有省级以上医药科研机构7家。
石家庄力图把“药都”看作一个综合概念,既涵盖药业规模、实力和地位,也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形象和品位。
“石家庄的医药发展跟自己比还是比较快,但是这个速度拿到全国就不尽如人意了。”昨天下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郭省这样评点“药都”这几年来的发展。
尽管石家庄的部分企业已经名声在外,但真正走向欧美市场的主打产品多是原料药。至于成药,石药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向基本上是“亚、非、拉”。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总结石家庄的医药行业:原料药多,制剂少;西药多,中药少;处方药多,非处方药少;小企业多,大企业少;大路品种多,小路品种少。
在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上获得施维雅奖的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的盛春泉获奖后对记者表示,石家庄的医药行业要想崛起,一定要在某项领域有所突破。他说,现在石家庄的强项还是抗生素,然而抗生素哪个药厂都能做,这样你的优势就不明显了。他认为,在保住青霉素强项地位的同时,还要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精神性疾病等全民都关心的十大疾病上有所突破,只要在其中一项的研发上有所建树,石家庄药业就出名了。
■“药都”发展存在羁绊
石家庄医药产业要想快速发展,存在许多需要克服的问题,例如原料药,收入尽管占全省医药行业的90%以上,但因为是低附加值的产品,利润不高。
另外,石家庄是全国综合污染指数重点城市之一,制药行业是一个污染度很高的行业。
再有,政策环境在一些企业的眼里也并不完全满意。
高端研发人才稀缺也是当地制药企业的短板之一,“不但没有从北京、天津得到什么人才,相反我们的很多人才被挖了过去。”当地一家企业负责人的一声叹息可能代表整个石家庄医药界的无奈。另外河北省内重点院校不多,科研实力不强等原因没有给当地制药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不得不提的还有水资源的短缺。石家庄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用水形势严峻。作为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将是石家庄制药产业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
■“药都”之路存在亮点
“2008年,我们的销售额将达到100亿元,而去年是80亿元。”10月18日下午,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向记者样介绍。去年6月16日,石药集团有限公司将国有产权100%转让给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后,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石药有了新变化。“截至目前,我们的销售就已经达到80亿元了,到年底实现100亿元没有问题,石药被联想收购后人员完全没有变化,但是数字变化了。”兴奋的蔡东晨将这个数字的成长归功于改制。
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表示,医药行业是永恒的朝阳行业,我国的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潜在医药市场容量居世界之最。企业只有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制剂,有针对性地进行外部并购,不断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才会有出路。
据了解,几年来,慢行中的石家庄医药行业还是有一些亮点:2004年,世界500强企业荷兰帝斯曼溢价33%高成本入股华北制药。2005年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通过国家认定。2007年,石药集团被联想集团旗下的宏毅投资公司整体收购,石药从国有改为民营。
据悉,在未来几年内,石药集团将投资55亿元,打造一流的大型制药园区。华药工业园将投资31亿元,建设降血脂及心脑血管药物、半合体及中间体等9大项目。神威中药产业园将投资6.23亿元,建设新软胶囊车间、新注射液车间、中药冻干粉车间等5个项目。目前,各产业园的项目运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到2010年,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完工后,仅总投资136亿元的14个支撑项目,就可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利税40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生物产业企业的29%和33%。
而昨天结束的药博会更是吸引了207家药企参展,规模空前。在10月18日召开的中国药学会年会上,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000多位专家与会。一位来自北京部队医院的杨医生向记者介绍,他们所在的医院常年采购石家庄生产的药品,华北制药、石药集团、神威药业和以岭药业等药厂的产品在他们医院使用很普遍。而北京一所高校的李老师向记者介绍,在讲授药学专业课程涉及到的药厂,她会告诉学生,离北京不远的石家庄药厂云集,是全国重要的原料药产地。
10月20日,为期三天的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药师周暨中国·石家庄国际医药博览会在石家庄闭幕,这是石家庄医药行业备受瞩目的一件大事,离石家庄正式打出“药都”名片已相去七年。
而记者昨天却从石家庄有关方面获悉,当年为打造“药都”这个城市名片而成立的“药都办”却已经面临“易帜”可能。“当然,就算这个部门不存在了,也不意味着石家庄市发展医药产业的决心变了,可能会以发展‘国际生物产业基地’这样精准定位表明其发展医药产业的可持续性。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如是解释。但是“药都办”的尴尬处境还是让业内人士感觉到了些许特殊的意味。
■石家庄药业数字
石家庄规模以上医药企业61家,2007年工业总产值219.87亿元,工业增加值64亿元,医药制造业利税总额29.58亿元,利润总额超过20亿元。
■“药都”建设不尽如人意
2001年,有着石药集团、华北制药等知名药企的石家庄市打出了建设“中国药都”的提法。
石家庄要建设“中国药都”基于这样的背景:2000年医药工业实现产值16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近7%;全市医药行业共有生产企业289家,已建成一批具有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中间试验为主要功能的医药重点实验室、医药工程技术中心、医药技术孵化中心,拥有省级以上医药科研机构7家。
石家庄力图把“药都”看作一个综合概念,既涵盖药业规模、实力和地位,也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形象和品位。
“石家庄的医药发展跟自己比还是比较快,但是这个速度拿到全国就不尽如人意了。”昨天下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郭省这样评点“药都”这几年来的发展。
尽管石家庄的部分企业已经名声在外,但真正走向欧美市场的主打产品多是原料药。至于成药,石药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向基本上是“亚、非、拉”。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总结石家庄的医药行业:原料药多,制剂少;西药多,中药少;处方药多,非处方药少;小企业多,大企业少;大路品种多,小路品种少。
在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上获得施维雅奖的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的盛春泉获奖后对记者表示,石家庄的医药行业要想崛起,一定要在某项领域有所突破。他说,现在石家庄的强项还是抗生素,然而抗生素哪个药厂都能做,这样你的优势就不明显了。他认为,在保住青霉素强项地位的同时,还要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精神性疾病等全民都关心的十大疾病上有所突破,只要在其中一项的研发上有所建树,石家庄药业就出名了。
■“药都”发展存在羁绊
石家庄医药产业要想快速发展,存在许多需要克服的问题,例如原料药,收入尽管占全省医药行业的90%以上,但因为是低附加值的产品,利润不高。
另外,石家庄是全国综合污染指数重点城市之一,制药行业是一个污染度很高的行业。
再有,政策环境在一些企业的眼里也并不完全满意。
高端研发人才稀缺也是当地制药企业的短板之一,“不但没有从北京、天津得到什么人才,相反我们的很多人才被挖了过去。”当地一家企业负责人的一声叹息可能代表整个石家庄医药界的无奈。另外河北省内重点院校不多,科研实力不强等原因没有给当地制药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不得不提的还有水资源的短缺。石家庄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用水形势严峻。作为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将是石家庄制药产业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
■“药都”之路存在亮点
“2008年,我们的销售额将达到100亿元,而去年是80亿元。”10月18日下午,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向记者样介绍。去年6月16日,石药集团有限公司将国有产权100%转让给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后,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石药有了新变化。“截至目前,我们的销售就已经达到80亿元了,到年底实现100亿元没有问题,石药被联想收购后人员完全没有变化,但是数字变化了。”兴奋的蔡东晨将这个数字的成长归功于改制。
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表示,医药行业是永恒的朝阳行业,我国的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潜在医药市场容量居世界之最。企业只有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制剂,有针对性地进行外部并购,不断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才会有出路。
据了解,几年来,慢行中的石家庄医药行业还是有一些亮点:2004年,世界500强企业荷兰帝斯曼溢价33%高成本入股华北制药。2005年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通过国家认定。2007年,石药集团被联想集团旗下的宏毅投资公司整体收购,石药从国有改为民营。
据悉,在未来几年内,石药集团将投资55亿元,打造一流的大型制药园区。华药工业园将投资31亿元,建设降血脂及心脑血管药物、半合体及中间体等9大项目。神威中药产业园将投资6.23亿元,建设新软胶囊车间、新注射液车间、中药冻干粉车间等5个项目。目前,各产业园的项目运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到2010年,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完工后,仅总投资136亿元的14个支撑项目,就可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利税40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生物产业企业的29%和33%。
而昨天结束的药博会更是吸引了207家药企参展,规模空前。在10月18日召开的中国药学会年会上,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000多位专家与会。一位来自北京部队医院的杨医生向记者介绍,他们所在的医院常年采购石家庄生产的药品,华北制药、石药集团、神威药业和以岭药业等药厂的产品在他们医院使用很普遍。而北京一所高校的李老师向记者介绍,在讲授药学专业课程涉及到的药厂,她会告诉学生,离北京不远的石家庄药厂云集,是全国重要的原料药产地。
■“药都”机会应该抓住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郭省认为,石家庄的“药都”建设目前正处在关键时期,如果当地政府和企业本身满足现状,“药都”可能就黄了,如果各方面使使劲,就上去了。
在郭省看来,目前石家庄正在打造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国家发改委首批批准的以生物医药为特色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是与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科技部战略合作的项目。
基地规划面积为15.4平方公里,布局在藁城经济开发区。生物技术科研中心布局在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中药园区布局在栾城县。主要有华药工业园、石药工业园、神威现代中药产业园等项目。郭省说,石家庄有全国知名制药企业,基础条件好,国家把生物制药基地“落户”在石家庄,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就可惜了。现在正处在“药都”谋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刻,如果抓不住机会,恐怕以后这样的机会就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