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药饮片穿上透明外衣
中药的三大组成部分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直接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其中中药饮片的地位特殊,既可根据处方,直接调配入汤药,又可作为原料,供生产中成药。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后具有一定形状、规格的制成品。
记者发现,部分中药饮片只在大包装上标注药片规格、成分、生产批号等关于药品的说明,而一些药店往往将大包装拆开零卖小包装,这样虽然方便消费者购买药品,但因为小包装上没有任何关于该药品的说明,反而给消费者造成了不便。
消费者:小包装缺标识
据《中药材在线》网站的一项中药饮片走势专题调查显示,入夏以来,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40个城市的中药店、中药饮片专卖店和医院里出售的中药饮片已连续6年呈现了增长的销售趋势。
记者在成都各大药房了解到,中药饮片的销售情况都比较火爆,杏林大药房成都东大街店中药柜台工作人员阳瑶告诉记者,中药饮片的销售情况一直很好,到夏季之后一些清热类和滋补类的饮片就更加热销了,比如金银花、菊花、麦冬、胖大海、青果、花茶、玫瑰、景天、西洋参等等,比去年同期的销量增长20%左右。
不过,也有消费者对这些中药饮片的质量表示忧虑。在数码广场上班的何建到药店准备买些清热的中药饮片,却发现金银花等清热的饮片大多是小塑料带包装,上面没有任何文字标注。“这些中药饮片质量如何,我们不知道,买起来不放心。”何建说出了他的担忧。但药店销售人员告诉他,这些中药饮片有大包装,大包装上面都有关于药品的说明,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才将大包装拆开来卖。“为什么部分中药饮片的小包装上没有标识呢?没有标识,消费者如何知道它的质量如何呢?”
记者还发现,还有部分药店直接将裸装的饮片放在药箱里,不但不卫生也无从追查质量责任。
业内人士:小包装将有标识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中药饮片调剂质量,促进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自2007年8月开始,在全国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等19家中医医院开展了小包装饮片推广使用试点工作。今年4月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小包装中药饮片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对小包装饮片的规格、包装、调剂、储存等进行了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于近日召开小包装中药饮片推广使用专家座谈会,决定在在全国三级中医医院和部分二级中医医院推广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
据成都九芝堂金鼎药业有限公司中药炮制技术人员曹克非介绍,小包装饮片决不是“将饮片分称后装入小袋中”那么简单,而是一项涉及工艺创新、设备创新、管理创新的系统工程。
曹克非说,小包装饮片不但承担保护饮片品质的任务,还承载着饮片药物学信息与商品学信息,从而也实现了药品监督直至“消费终端”的目标。所以在饮片小包装上要印刷商标、生产厂名、厂址、电话、网址,还要印刷饮片名(个别的还要印上重要别名)、拉丁文名、来源、炮制、用法、毒性提示、包装单重。还要印上产品标准号、生产批号、保质期,今后还要印上批准文号。为了小包装饮片能够顺利兼容国际数字化贸易与物流,实现处方—调剂—结算电子化,以及充分满足各语种使用者的知情权,包装物上必须有国际标准条形码,并建立条形码人机对话文本数据库。
“采用小包装也为厂家与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带来方便,按照HACCP原则,可将饮片生产流程从原料采购到成品调配分成若干节点,并对每个节点进行量化记录,存在物流数据库中,并从批号条码中得到反映,使质量、历史一目了然。” 实习记者汪小靖
相关链接
如何鉴别中药饮片质量
曹克非告诉记者,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很多,消费者可以掌握传统中药鉴别方法(又称经验鉴别)。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感觉器官,经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也就是根据饮片的药用部位的形、色、气、味,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或经火烧、水浸等进行判断鉴别。如果消费者实在没有相关的经验,就一定要注意认清品牌,以及饮片包装上的生产日期;用眼睛看有无霉变和虫蛀,认清货物级别,比如买人参的时候要注意饮片的标注的规格等级是否一致,认清所买的人参究竟是一等还是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