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各大中医堂馆大打膏方大战
11月7日是立冬,也是膏方正式开吃的日子。不过记者获悉,虽然离立冬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但为“抢占”有利市场,杭州各大中医堂馆早已提前打响了冬令养生保健“战役”。
膏方节陆续拉开帷幕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在我们国家就是中医的日子,所以我们挑在这样的日子举办膏方节还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今天,张同泰第三届中医养生膏方节正式拉开帷幕。昨天下午,华东大药房总经理、张同泰负责人应杰在与记者聊起提前开幕的原因时,不忘拉上世界传统医药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作背景。
作为杭城唯一一家其“道地药材文化”被列入省市区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张同泰国药号,自前年恢复冬令开膏方以来,已经红红火火举办了两届中医养生膏方节。
除了张同泰外,杭城各中医堂馆以及中医院也都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关于举办膏方节的活动并将陆续开幕。
新中国首批中药学徒工讲述膏方历史
今年张同泰中医养生膏方节有什么样的特色?张同泰老药工秦招弟指出了张同泰的三张“牌”:药材道地、熬制道地、服务道地。
今年66岁的秦招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招的第一批中药学徒工,16岁就拜在当时蛮有名气的张同泰的“头柜”喻远润师傅门下,学习中药知识,做了抓药师傅。
“这三张牌,其实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极富张同泰道地药材文化特色。”说起张同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秦招弟顿时打开了话匣子,“我们那个时候对于每一种药材都会仔细挑拣,去除杂质,然后手工切片,或者制作成各种膏丸。”
“那个时候杭州城里的名医像史沛棠、叶熙春、魏长春、陈念增,无论是开治病的药方还是滋补强身的膏方,都要特意叮嘱病人拿到张同泰来抓药、煎膏,就是因为张同泰的药材让他们放心。而且我们这些抓药师傅那个时候都要上门去医师家里定期拜访的,一方面是核对药方中的名称,讨教经验;另一方面是征询意见,总结工作中的不足。”
盖叫天每年坐黄包车来开膏方
据秦师傅回忆,上世纪60年代初,张同泰店里的员工就有120多人,抓药师傅有近20人。由于生意兴隆,每天秦师傅和她的同事们都不停地忙碌,往往从早上7点半工作到晚上11点半,直到最后一位客人拿到药,才会关门休息。
那时张同泰膏方名声在外,还吸引了当时许多名人名医 。秦师傅说,每到入冬时分,京剧名家大师盖叫天先生都会在素有杭城四大名医之称的叶熙春医生的陪同下到张同泰开膏方。多年之后的昨天,秦阿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很兴奋:“我记得,每到冬天,盖叫天先生和叶熙春医生就会坐着黄包车来我们张同泰,要晓得,那个时候的黄包车是很稀奇很气派的,相当于现在的宝马奔驰车,没有点身份的人是坐不上的。”
“那个时候的盖叫天大概六十岁的样子,个子很高,精神抖擞,腰杆笔挺,头发梳得非常整齐,真当是潇洒。他的态度也很谦和,一点架子都没,每次看到我们都面带微笑。叶熙春医生呢,矮矮胖胖的,满脸堆笑。他们每次来都要到经理室开四副膏方:盖叫天先生一副,他夫人一副,叶熙春医生也要开一副,叶师母一副。我们熬好就给他们送过去,几乎年年如此。